朱小姐收入穩定,毋須供養父母,短期資金需要是5至6年內,儲到40萬元作結婚使費。不過,沒有投資經驗的她,以為投資即是炒股,不敢投資。專家指,最重要是學懂資產分佈,月儲5000元,6年輕鬆儲逾40萬元結婚。
記者:余美玉 攝影:梁鑑章
朱小姐毋須供養父母,每月只象徵式支付2500元家用(圖1),「爸爸是公務員,退休後有長俸,加上現住單位已供滿,爸爸話我結婚後不用再給他家用,可多留資金傍身。」
首重學資產分佈
她打算與男友5至6年後結婚置業,女方負責婚禮開支,預算40萬元,置業首期則由男方負責,目標樓價以當時市值計,約為350萬元。「我們打算向銀行申請七成按揭,首期約105萬元,婚後供樓開支一人一半。」
朱小姐沒有投資經驗,「最怕買錯股票,高買低賣,不懂捕捉時機。」
根據《FinancialAnalystsJournal》的研究指出,最影響投資組合表現的因素,股票選擇及捕捉時機,分別只是佔4.6%及1.7%,反而資產的分佈才是主要原因,佔91.5%(圖2),故朱小姐當務之急是學會分配資產,並非擔心入錯市。
-個案-
讀者:朱小姐(27歲)
職業:見習測量師
家庭狀況:未婚,與父母(60歲)同住
月入:1.6萬元(已扣強積金)
月剩:7000元
資產:現金5.5萬元
症狀:怕買錯股票,不作投資
目標:5至6年內儲40萬元作結婚使費
重鎚攻巴西、中國市場
朱小姐有兩個目標希望達到,包括結婚及置業,首先是應付結婚開支。由於本金少,距離達標的年期短,故建議採用進取策略,目標年回報率9%,希望6年儲夠50萬元,除了應付結婚開支,餘額作應急錢。
留意六行三保
朱小姐每月儲蓄7000元,建議將5000元投資,10%買商品或黃金基金,30%買人債,即等同投資外幣及債券,餘下60%可買重巴西及中國市場,除了六行三保,亦可以基金捕捉中國市場升勢。假設回報合乎預測,6年後朱小姐可獲47.5萬元,足夠應付結婚開支。
至於現時手持的5.5萬元現金,加上每月1000元儲蓄,屆時手頭現金增至12.7萬元,可撥作應急錢。
置業大計方面,朱小姐計劃6年後,購買市值350萬元物業。假設按息2.5厘,承造七成按揭,首期需105萬元,月供12983元,加上水電及管理費等開支,逾2000元,即每月家庭支出15000元,婚後與丈夫每人負責7500元。雖然朱小姐現時每月僅剩7000元,但未來或會加薪,及可減少供養父母,應足夠應付開支。
不宜用全部資本買樓
不過由於僅能做到收支平衡,沒有緩衝位,加上「第一間物業未必住得耐,隨着薪金增加或小朋友出世,5至8年後會有換樓需要。」他提醒,不少人會用全部資本達成目標,但日後就要由零開始,未來要增加投資會較困難,故李啟賢建議她置業時多借按揭,留起部份首期作投資或家庭儲備。
不同首期之供款金額
樓價:$350萬
按息:2.5厘
首期:$105萬/$70萬
月供金額:$12983/$14837
雜費:$2000
總額:$1.50萬/$1.68萬
每人需付:$7492/$8419
宜為父母、自己購買醫保
朱小姐父母經濟獨立,毋須兒女供養,但退休後即失去公司醫療保險,故李啟賢建議她為父母購買醫療保險。以60歲計,投保英國保誠「醫療寶」大房計劃,每人按月保費362元。
三人共月供872元
此外,朱小姐本身亦沒有購買醫療保險,一旦離開公司或患嚴重疾病,即缺乏保障,故亦應及早投保。以其27歲計,每月保費僅148元。扣去上述用作投資及儲蓄的6000元,餘下1000元剛好應付三人的醫療保費,共872元。
買樓前清卡數易造按揭
CFP認可財務策劃師李啟賢稱,不贊成朱小姐以分期付款方式購物,因此舉變相透支未來現金流,錯失賺錢機會,「最怕養成習慣,樣樣都碌卡分期,增加每月債務,而且好易買下負擔不來的東西。」
此外,李啟賢提醒,申請按揭時,銀行會查核客戶財務紀錄,分期付款亦納入債務範圍,「以前我有個客,夫婦兩人有好多分期,例如健身會籍及美容療程等,這些債務削減還款能力,令供樓負擔比率增加,後來銀行調升了他們的按揭息率。」李啟賢建議,打算5年內置業人士,應「整靚盤數」,還清所有購物分期付款、私貸及學生貸款等,以免影響個人信貸紀錄及按揭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