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自殺者以死了結煩惱,卻為親友帶來無限傷痛,甚至走上自殺之路。本港每年約有1,000人自殺,每名自殺者足以影響6名親友。4年前今日,李先生接獲就讀醫科的兒子自殺死亡的噩耗後,便一直受內疚、自責及憤怒困擾,更患上嚴重抑鬱,不斷求助也未能釋懷,幸得到同路人幫助,終打開心結,開展新生。關注自殺者家人的組織鼓勵同路人求助,積極活得更好。
四年前的今天清晨,李先生接獲警方電話,指懷疑一名跳樓自殺人士是他的親人,最後證實是他就讀醫科最後一年實習的兒子。李先生指,事後從兒子女友口中得知,兒子因涉及風化問題,前一晚被學院高層召見,並要求調組,兒子更曾表示怕事件影響前途,考慮放棄醫生專業。
深信兒子被寃枉
李先生深信兒子被寃枉,但已死無對證,兒子的死更為他帶來嚴重打擊,「係咪自己做錯,畀咗好多壓力佢,總之諗起任何嘢都會內疚,又好嬲佢嘅同學、教授,見到醫務所都掉頭走。」精神科醫生證實李先生患有嚴重抑鬱,需要定期服藥控制病情。
接着兩年多,李先生都活在喪子的悲痛中,更有自殺念頭,其間太太因癌病去世。李先生表示,當時不停致電親戚、朋友及志願組織,希望可抒發傷痛,但幫助不大,「佢哋就算好同情你,好想幫你,但都真係唔知點幫。」直至接觸到「活出彩虹小組」的同路人,李先生才真正釋懷,現在已不需服食精神科藥物,更積極參與小組活動,協助其他同路人。
本港每年約有1,000人自殺,曾有研究指每名自殺者均會影響6位親友,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自殺危機處理中心註冊社工香慕茵指,自殺者家人的心情很矛盾,當中包括自責、憤怒、恐懼及絕望等,部份更會有自殺念頭,「佢哋唔係想結束生命,而係想結束痛苦。」必須透過合適的服務,讓他們釋放情緒,治療傷痛。
「10年都未放得低」
她指,不少自殺者家人均會尋求協助,現時一些組織也會提供喪失家人的小組輔導服務,但自殺者家人的傷痛,有別於因病去世的家人,故服務未必能真正幫助他們走出家人自殺的陰霾,「哀傷有好多種,亦冇時間表,有啲人過咗10年都仲未放得低。」但只要找到合適的服務,或可在短時間內釋懷,鼓勵自殺者家人積極助人自助,活出彩虹。
特稿
「活出彩虹小組」提供即時支援
為協助自殺者親友走出陰霾,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自殺危機處理中心創辦「活出彩虹小組」,透過定期聚會、講座及探訪等活動,為同路人提供即時情緒支援及輔導服務,從而認識自身壓力及情況處理,一起度過難關,今年更設立一站式支援服務,主動接觸及協助自殺者家人。
助自殺者親友脫困
活出彩虹小組於04年創辦,原名為「自殺死亡人士親友自助小組」,透過定期聚會及專業知識講座,讓同路人可彼此分享及支持,並認識更多有關自殺親友需要、處理情緒壓力等知識,又會外展探訪同路人及情緒困擾人士,分享自身經驗、作主動關懷及支持,協助他們走出困局。
太太自殺去世的組員Peter指,小組的義工隊除會主動探訪自殺者家人、老人院舍,近年積極舉辦展覽等活動,去年更參與國際性自殺研究及預防工作會議,期望可引起市民對自殺者的關注。
小組今年起獲社會福利署撥款推出一站式專門支援自殺者親友服務,包括主動接觸自殺者家人,提供即時情緒支援服務、自殺危機評估及不少於半年的個案輔導服務。市民可致電23417227查詢。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