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又再產下怪胎 - 嚴櫻

政府又再產下怪胎 - 嚴櫻

未夠一年,當日意氣風發的副局長及政治助理,如今有近九成已遁入官門,銷聲匿迹。公眾只知他們薪酬超班,卻職務不明,功效成疑,推出當日早就備受質疑。就在眾人近乎被遺忘的時候,特首忽然委任兩名公務員出身的人士任職懸空之副局長位置,令副局長與政治助理之存在理由再成爭論,是進一步「隊冧」民望。

政府在外無法覓得人才

副局長和政治助理之設立,本來就是一個史無前例的怪胎。筆者愚昧,只知政治人才從來都是出於在政黨及競選中奮鬥打拼,未聞有非民選政府會大慷納稅人之慨,按長官心意提供特製加大見習生套餐,招攬其心中之人才躋身政府,學習政治。今一眾菁英學得多少,成績如何,公眾一概不知;大家只知諸官上任至今,不是醜聞纏身,就是人間蒸發,連問責都不知從何問起。眼下政府政策依然空洞,政府對民意如常背道而馳。新思維欠奉,足顯兩職之可有可無;如今再委任兩名公務員,就更不用談甚麼思想衝擊。
有意見認為,政府今回招攬公務員出任副局長之職,反映政府在外無法覓得人才,外界無人願意承擔政治角色。筆者認為:想公眾有人承擔,至少要讓他們相信當今政局有改變的可能,政府有改善的希望,否則為何捨棄既有成就?回顧曾特首一朝,政績貧乏,過失纍纍。前朝雖昧,至少勤勉;今朝只擅鑽營,理念凋零,反予人有朽木不可雕之感,誰願賠出兩年光陰,跟政府慘淡收場?公務員肯受招攬,原因不外乎他們「就手」之餘,亦毋須放棄太多,進可攻退可守──尤其是退休人士,正享長俸,大可謂之志在參與。
至於委任政務官黃靜文肩負游說政改重責,就更是燙手山芋之極致:要推銷一個明顯落後民意、大石壓死蟹、自以為有新意的政改方案,人人都知是一件荒謬兼受難的苦差事,慘況如逆坡推石的西西弗斯。上司林瑞麟既已臭名昭彰,局外人怎不退避三舍?千揀萬揀,當然只有做慣做熟的現職公務員最聽特首話,會將委任視為重託和肯定,欣然接受。與其說委任是明益自己人,倒不如說只有自己人才會珍而重之,趨之若鶩。
事實已證明,副局長和政治助理職位多餘、職能是零,純粹訓練官僚,無法吸引菁英投身。他們不過是曾特首一朝的掛飾,形象工程之一部份,改變不了當今特區政府的醬缸命運。他們只能是一個個被動的實習生,服膺於官場所有,學齊官僚苟且、避責、因循、專橫、脫離現實、隔絕民意等陋習,直至醬缸沒頂,精英轉型為奴才始大功告成。

訓練出暮氣沉沉的官僚

政府俯首商賈及乞憐中央,不容他們依循理念實踐抱負;集體負責,亦不讓他們對政治民生有過多個人的理想。就算熱誠仍旺,對不起,你老頂又偏偏是一個無理念、日過一日打工官僚。由一個無政治才能、暮氣沉沉的非民選政府去訓練政治人才,到頭來只會生出一層暮氣的官僚。
政治,為民主社會獨有。在非民主國度裏,只有執行和服從。一個長期受着不公體制及利益集團操控的政治生態,不存在甚麼改變的契機,也就不會有政治。當違背良知、顛倒是非、阿諛奉承、表忠歸順成為政權主調時,政治缺乏理念的感召,失去改變社會的可能,充斥絕望的無力。還能留得在政府從「政」者,坦白說,惟因薪高糧準矣。

嚴櫻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