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經濟復蘇正增添人民幣升值壓力,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昨更在其《紐約時報》的專欄以「中國脫鈎」來評論人民幣價值問題,文章結論只有一個,人民幣持續與美元「掛鈎」,將會影響全球經濟復蘇步伐。
克魯明認為中國在貨幣政策上應做點事。儘管這位經濟大師未有指點中國應如何,不過,市場力量一直告訴中國,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從未消失。據彭博數據顯示,反映人民幣一年後走勢的遠期合約,顯示人民幣兌美元將升值3%。
俄擬納人民幣入儲備
既然中國希望往後在全球政經舞台上有舉足輕重影響力,克魯明自然順勢作出提示。他認為,中國持續將其貨幣與美元「掛鈎」,代表着原本其貨幣價值理應上升,而同時具有龐大貿易盈餘及經濟迅速復蘇的經濟體系,其貨幣反而技術上有大幅貶值。此舉相當於從其他國家中抽走其僅餘的需求,這將影響其他地區經濟增長,在全球經濟不景的情況下,情況尤其嚴重。
與此同時,克魯明同時抨擊美國政府對中國問題態度過於審慎,他對上周美國財政部對人民幣價值問題只表達「關注」,但未有將其列入操控名單不以為然。指其只因害怕中方沽出所持有的美元,但他認為此舉反有助美國經濟復蘇。
俄羅斯副總理兼財政部部長阿列克謝、庫德林表示,以美元及歐元為主的外滙儲備結構中期內不會有重大變化,但中國作為第二大經濟體系,人民幣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故將會加入人民幣,以將儲備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