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前持債毋須扣減資本
經過一個半月的「角力」,中銀監與商業銀行在次級債問題上的博弈終於塵埃落定。中銀監「放行」今年7月以前銀行發行之次級債,即不用從附屬資本扣除,並取消混合資本債券發行限額,令銀行資金壓力大減。消息令內銀股全線大漲。
銀監促銀行接受壓力測試
8月,中銀監曾以「四両撥千斤」之勢,擬從銀行附屬資本中扣除次級債,嚴控銀行「寬貸」,令股市單月大跌20%。據內地傳媒報道,10月21日中銀監已正式公佈修改後的《關於商業銀行資本補充機制的通知》(下稱通知),與8月發佈的徵求意見稿相比,有明顯放寬。通知表明,自今年7月1日起持有的其他銀行發行的次級債,要從附屬資本全部扣除,以及規定主要商業銀行發行長期次級債務的額度,不得超過核心資本的25%,刪去了原來同樣有25%限額的混合資本債券。
今年首7個月,商業銀行發行的次級債總量已逾2000億元(人民幣.下同),是08年全年的3倍。而剔除混合資本債券發行限額的規定,亦為銀行今後融資留下後路,增加了補充附屬資本的靈活性。通知規定通過發行次級債務補充附屬資本時,主要商業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7%,其他銀行不得低於5%。
中金發佈報告稱,這一規定體現了中銀監要求商業銀行提高資本質量、降低財務槓桿的監管意圖,本質上將最低核心資本充足率要求提高到了7%。而根據巴塞爾協議規定,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只需達到4%。中銀監的規定無疑增加了次級債的發行難度和發行成本。
此外,中銀監下發《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指引》,要求商業銀行每季度通過壓力測試分析銀行承受壓力事件的能力,提高流動性來源的穩定性,減少對波動較大負債的依賴,以預防未來可能的流動性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