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減少藥物事故,政府成立的藥物監管制度檢討委員會完成檢討,提出18項建議。所有售賣維他命丸、止痛藥,甚至漱口水及消毒肥皂等非毒藥藥物的零售店均要領牌;藥房所有營業時間要有藥劑師在場;非專利藥物申請註冊時,要通過臨床測試。藥業界指藥物生產成本增加或需加價一成至兩成,藥房亦稱要加價。
影響3000間零售店
現時售賣「毒藥」類別藥物如傷風素的超市及便利店等零售及批發商才要申領該類別的藥物牌,但任何店舖甚至菜檔均可售賣含藥劑成份的「非毒藥」藥物,如維他命丸或止痛藥。委員會建議批發及零售商賣非毒藥藥物均要領牌,涉及最少3,000間藥行、油站及雜貨店。
現時藥劑師、英國多個專業團體人士,以及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認為合資格者,均可成為藥廠授權人,為每批出廠藥物把關,但要求及責任不清晰。委員會建議提高授權人資歷要求,如藥劑師經驗由1年增至2年,或要持續進修。現時25間GMP(良好藥物生產規範)藥廠由藥劑師任授權人。
消息人士指,本港藥廠沿用95年世界衞生組織GMP標準,當局希望以5年時間提升至嚴格的歐盟PIC/S標準,屆時每年每種藥物需按成份及包裝,進行最少一次穩定性測試,藥廠不達標不能繼續經營。
委員會建議非專利藥申請註冊時要進行臨床測試。另藥房由現時只需三分二營業時間要有藥劑師在場,擴大至全日。港九藥房商會理事長劉愛國表示,一名藥劑師薪酬佔藥房成本三分之一,若增加一位,或要加價。
藥價或加一至兩成
醫院藥劑師學會副主席崔俊明(圖)表示,外國有PIC/S標準的非原廠藥較本港GMP標準非原廠藥貴一至兩成,預料本港藥廠提升至PIC/S後,藥價會升一至兩成。
消息人士指,今年底會向食物及衞生局提交詳細報告,再訂定落實程序。衞生署藥劑師需由現時47人,增加最少一倍至94人。
藥物監管制度檢討委員會部份建議
1.所有批發商及零售商包括售賣非毒藥的藥物如維他命丸、止痛藥甚至含西藥成份的漱口水及消毒肥皂,均要領牌。涉及數千間零售商如雜貨店及油站
2.所有藥物零售店營業時間要有藥劑師在場
3.批發商、零售商及醫生要書面訂購藥物及保存紀錄,避免訂藥時出錯
4.將本港藥廠GMP水平,由現時世衞95年標準,在2至3年內提升至07年標準,4至5年後提升至歐盟水平
5.非無菌藥物如注射用水劑,要進行微生物測試
6.非專利藥物申請註冊時要進行臨床測試
7.從事毋須直接接觸藥物的小量包裝亦要領有包裝牌照
8.收緊擔任藥廠授權人的資格
資料來源:食衞局及消息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