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研究課本及電子學習資源專責小組的報告前日出爐,教育局副局長陳維安重申,局方現時已為學校提供資源購買教材,不可能為學校提供額外津貼,否則是間接為書商包底。有校長擔心個別學校將來為省成本,會以工具書名義要求教師自費購買教材。
個別學校轉嫁成本
陳維安昨於電台節目表示,很多學校現時並無採用書商提供的教材,將來教材分家,學校毋須購買不必要的物資,教科書則會出現減價空間,是一舉兩得。而政府的書簿津貼開支料會減少,省下的錢將用在教育層面,但是否給予學校作購買教材之用,則要視乎學校實際需要而定。
他又指電子教學為大勢所趨,局方會研究在學校推行一人一電腦或其他可行方案。
教育局現時按班級數目為學校提供營辦開支整筆津貼(OEBG),中學每年有約550萬元,小學則約300多萬元,除購買教材亦可用作贊助學校大型活動等用途。
鮮魚行學校校長梁紀昌稱,教材由學校自費購買後,個別學校可能將成本轉移至教師身上,「有啲學校要留番啲錢畀學生去外國交流或者睇騷,我唔排除有個別學校會叫老師自己畀錢買教師用書,如果老師有乜不滿,學校大條道理話呢啲係工具書,同字典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