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強瓜分柏林? - 盧峯

列強瓜分柏林? - 盧峯

在柏林的第一個早上甚麼地方也不想去,只想到勃蘭登堡門(BrandenburgerTor)好好看一看。那天天氣好得很,清爽凉快,陽光明媚,決定從酒店步行兩公里到這個歷史地標。
近百年來,勃蘭登堡門這個場景不斷在書上、報紙上、電視上出現。一次大戰德軍出征前的操演,三十年代納粹黨的集會,二次大戰蘇聯紅軍入城,甘迺迪總統到訪,列根總統在這裏公開要求蘇共總書記戈爾巴喬夫teardownthiswall(推倒圍牆),八九年柏林圍牆倒下民眾歡呼,德國統一的煙花慶祝……等。
今天的勃蘭登堡門已成了遊客的「到此一遊」勝地,來此拍照的遊客也許比不上巴黎的凱旋門,但還是絡繹不絕。可眾多的遊客、旅遊車、紀念品店沒有掩蓋歷史及政治角力的痕跡。
在附近的廣場走走,最顯眼的建築除了勃蘭登堡門,就是旁邊宏偉堂皇的美國駐德國大使館,而另一邊則是法國大使館。要知道勃蘭登堡門是德國首都柏林的地標,美國、法國居然可以在這個地方設立規模極大又非常顯眼的大使館,她們的特殊歷史政治地位(二次大戰德國的佔領國)實在非常明顯。
穿過勃蘭登堡門往西走不到一分鐘,是另一個奇特、深具歷史諷刺意味的建築──蘇聯紅軍烈士陵園。陵園由兩架二戰坦克、兩門大炮作裝飾,蘇聯紅軍的巨大銅像豎立在拱形碑頂,一看就知道是那種蘇式的造型。最頂癮的是,牆上還刻着「永遠懷念打敗納粹德國,保護蘇聯獨立、自由的紅軍戰士」的金漆大字。
先不說蘇聯已經解體,單單讓前死敵在首都地標留着這個「礙眼」陵園這回事,已讓人飽嚐歷史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