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牙齒敏感,無論進食冷、熱、甜及酸的食物,都會感到牙齒酸痛,影響食慾。港大牙醫學院研究發現,三分二市民有敏感牙齒,刷牙不正確及牙周病是引致牙齒敏感的主因,但接受治療後敏感程度大減,專家警告,牙齒敏感若置之不理,會令牙髓受損,隨時要杜牙根,提醒患者及早接受適當治療。 記者:梁瑞琼
香港大學牙醫學院今年7月進行的研究涉及390名牙齒敏感患者,年齡介乎16至83歲,了解其牙齒敏感的情況及抗敏感軟膏的效用。結果發現45%受訪者因刷牙方法不正確、22%因牙周病或治療牙周病致牙齦萎縮引發牙齒敏感。53%敏感牙齒出現在前臼齒,25%為臼齒。患者其後接受抗敏感軟膏治療,牙齒敏感度由治療前的6.74,大幅下降至3.24。
高濃度氟化物覆蓋
港大牙醫學院副教授朱振雄指,牙齒敏感泛指牙本質過敏或牙根敏感,患者在進食熱、冷、甜及酸性食物時,牙齒會感到酸痛,甚至吸入冷空氣牙齒也會不適。他指,刷牙方法不正確、牙周炎、牙齦損傷等均可令牙齦萎縮,牙腳的牙本質外露;磨牙、牙齒酸蝕、磨損等則會令琺瑯質受損,同樣令牙本質外露。
牙本質含有數以千計的微細管道,管道從牙齒表面經牙本質延至牙髓內的神經,當患者進食時,食物會令微細管道內的液體流動,刺激牙齒中的神經,造成疼痛。其實牙齒敏感十分普遍,約68%牙科醫院病人便患有牙齒敏感,估計本港約有48%市民曾患牙齒敏感。
牙齒敏感治療簡單,朱振雄指,牙醫一般會以高濃度氟化物覆蓋敏感牙齒表面,以避免食物接觸微細管道,或使用加入鉀鹽的抗敏牙膏,以減慢神經接收刺痛的感覺,近年更引入含精氨酸的抗敏感軟膏,可在牙本質表面形成一層鈣層,同時堵塞及封閉牙本質的微細管道,有效期一個月。
他強調,各人的牙齒敏感成因及病情不同,若有牙薄、牙齒有裂及有刺痛感覺等症狀,應尋求牙醫意見,從而接受合適的治療,「初期酸蝕嘅牙齒較啱用(抗敏感軟膏),如果牙齒發育不良就未必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