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導小朋友理財,並非高深學問,日常事物亦可作活動教學工具。資深財經界人士雷裕武指,要讓子女學懂理財,最重要不是手法及工具,而是父母以身作則,為孩子建立良好榜樣。他更列舉3項事物,助家長向孩子灌輸理財道理。
記者:余美玉 攝影:李潤芳
曾任職多家金融機構,負責財富管理銷售部門的雷裕武表示,兒童理財有兩大概念──「管理」及「有限」,父母切忌成為「大水喉」,滿足孩子任何要求,要令孩子明白用錢是有限度的。他建議用「拖延」的方法,如「等大減價先買」,以時間減低購買慾。
他說:「現時很多家長亦有衝動性消費,父母要以身作則,因為身教影響大於言教,父母FQ(財務智商)低,孩子如何學好理財?」雷裕武教路,用以下3項事物教孩子理財。
超市 從購物學取捨
由幼稚園開始,家長可教孩子認識不同錢幣的形狀及幣值,進而將概念與現實結合。雷裕武認為超級市場是很好的學習場地,「因為超市有好多產品,每樣都有標價,父母可給孩子小量金錢購物,令他們掌握平貴的分別。」孩子在購物過程中,亦可學習到如何取捨,如買了飲品就不夠錢買薯片,藉此令他們明白金錢有限,要好好使用。
透明錢罌 體會儲蓄樂趣
雷裕武每年均與兒子討論如何使用利是錢,「如果事前沒有討論,多數會引來不滿,孩子會認為父母搶去他們的錢。」他建議可將錢分成三份,一份儲蓄,一份消費,餘下可與別人分享,如捐助慈善團體,或請長輩飲茶,讓他們學會分享。
平日可以配對基金(Matchingfund)形式鼓勵孩子儲蓄,如每月200元零用,孩子儲50元,父母回贈相等金額,「家長可買一個透明錢罌,小朋友直接看到成果,更能體會儲蓄的樂趣。」
八達通 做記賬減開支
不少時下年輕人,經常入不敷支、卡數纏身,雷裕武認為,家長應從小培養孩子管理金錢的能力,有記錄功能的八達通是很好的理財工具。「孩子升上小學後,家長可利用試算表(Excel)做一個簡單記賬,與孩子一起記下交通、飲食、娛樂及其他等4項開支,盡量做到得意,吸引孩子每日做紀錄。」此舉可有助控制過度開支。
八達通控股行政總裁陳碧鏵亦指出,家長可從卡內最近10次消費紀錄,了解子女消費模式。
分清想要需要 抵抗物質引誘
八達通漸趨普及,加上容易使用,幾乎大人細路都有一張。在深圳福田居住的Sharon(圖),現時就讀小學四年級,父母為她預備了一張八達通,並每月為她增值一次,每次增值約200元。Sharon說,有時會忘記自己用了多少錢,某次過關後才發現八達通已沒錢,弟弟身上亦無分毫,「最後,只好徒步走回家,足足花了一個半小時!」
留意八達通餘額免使突
經此一役後,Sharon每次買東西都會留下收據,記在隨身的小賬本上,並留意八達通餘額。Sharon說,自己從前也分不到「需要」及「想要」,有次受不了物質引誘,花了近20元,買了一塊有公仔圖案的擦膠,「之後給媽媽發現,就罵了一頓,我以後都不敢了。這次令我明白甚麼是應使得使,例如普通鉛筆就係需要,芭比公仔就係想要。」
雷裕武簡歷
‧曾任職蘇格蘭皇家銀行、滙豐銀行及麥格理證券(亞洲)等多家金融機構,負責財富管理銷售部門
‧近年主要負責發展及推廣散戶市場的多重資產類別結構性投資產品業務
‧美國威斯康辛州麥迪遜大學工商管理學學士,主修財務學,香港科技大學財務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