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大學前校長BennoC.Schmidt,Jr近期在耶魯學報撰文,批評「中國沒有一所真正的大學」;「新中國沒有一個教育家,而民國時期的教育家燦若繁星。」此話只有他最有資格說,非但因為耶魯的名校牌匾,亦在於耶魯與中國淵源最深。
中國第一個留洋學生容閎正是就讀於耶魯(一八四七年),他畢業回國,在曾國藩支持下促成第一波留學潮,這些晚清學童全部在耶魯落腳,鼎鼎大名的詹天佑就在其中。耶魯大學的「雅禮協會」,是第一個美中交流協會(成立於一九○二年),「雅禮」正是耶魯的舊譯。國學大師趙元任曾在耶魯教語言;新中國國徽設計者、梁思成的太太林徽因也是耶魯栽培出來的,美國著名華裔設計師林瓔是耶魯的驕傲,她正是林徽因的姪女。
這位第十六任耶魯校長抨擊中國大學沒有學術自由,「對政治的適應,對某些人利益的迎合,禍害了大學對智慧和真理的追求。」他對大陸官本位體制更痛心疾首:「校長的退休和官員退休完全一樣」;「權力對思考的禍害,已將中國學者全部利誘成犬儒,他們只能內鬥,缺乏批評世道的勇氣,孔孟之鄉竟充斥不敢有理想的學者」;「他們喜歡自詡為園丁,我們尊重名副其實的園丁,卻鄙視一個沒有自由思想獨立精神的教師」;「中國這一代教育者不值得尊重,尤其是一些知名教授」;「他們出席這裏的會議,我們基本是出於禮貌,他們不獲禮遇。」對於中國大學穢聲遠揚的作弊、抄襲、造假,他一針見血地說:「經驗告訴我們。如果政權是腐敗的,那麼政府部門、社會機構的腐敗也同樣駭人聽聞。」
然而這位洋校長到底不諳中國國情,看問題也有盲點。中國特色的教育畢竟催孕出多項高科技,其中最具超前性的就是防止考試作弊的複雜系統,計有電子狗、電子監察車、手機屏遮、銅網屏遮,電子信號干擾器……儘管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形形色色的考試作弊仍未能遏止,但就在這拉鋸攻防戰中,中國此項獨門科技水漲船高,遙遙領先於全世界。它同時可用於間諜戰,軍事電子對抗,機要文件加密;也可用於突發性「群體事件」時,屏遮民眾的手提電腦和手機,取締通話、發短信、拍照片、拍視頻的功能。至於這些技術專利是「軍轉民」還是「民轉軍」就無法考證了。
中國特色的高校教育對抬拉官民的學歷和文化程度也貢獻頗巨,試看各級領導的學歷便可了解中國教育的偉大成就,當然也惠及莘莘學子,只須到網上搜索一下,便知「代寫論文」這個新興產業有多麼繁榮昌盛,捉刀代筆者簡直包打天下,只要付錢,任何學科和課題的論文都可送貨上門。哪怕無數貧家子弟仍求學無門,但本朝已找到將教育「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捷徑─只有造假才能強國!
孔捷生
逢周一、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