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輸送與公道彰顯 - 鄧景

利益輸送與公道彰顯 - 鄧景

莫錦泉打破五天以來的沉默,發聲明表示他「本人及電燈熱流有限公司均與全港市民一樣,於施政報告發表後始得悉是項慳電膽計劃」,「事前從未透過任何正式或私人渠道,與任何特區政府官員包括特首曾蔭權先生討論有關事項。」
首先,公眾的疑慮焦點並不是莫先生是否有向特首施壓、討論、建議或暗示推行任何政策,而是特首在推行政策時,為甚麼沒有留意到姻親有可能從政策中得到明顯利益。更重要的是,莫先生是飛利浦慳電膽的在港最大代理商,慳電膽政策一旦實施,最大的得益者不問可知是莫先生。
事件最大的疑慮,一是特首有沒有因為莫先生的姻親背景而給予政策之惠,二是即使特首沒有這樣的意圖,為甚麼會忘記作利益申報?
莫先生指「施政報告提出派發慳電膽現金券,香港市民可隨意用之購買任何牌子產品,要是將之說為特別向某牌子作『利益輸送』,並不公道。」問題是:政策直接派發現金券給市民購買慳電膽,而慳電膽的最大牌子是飛利浦,同時飛利浦的最大代理商正是莫先生,飛利浦牌最多人選用,莫先生也從中得益。政策不是向個別牌子「利益輸送」,而是以環保之名資助慳電膽,而慳電膽正正是閣下的王國所在。

莫先生的實際收益多少究竟如何並非重點,故此他說「電燈熱流同時經營鎢絲燈膽及其他照明光源,營業額甚至比慳電膽更大,因此在此次換膽計劃中,有得有失,實際收益此消彼長,並不如外間想像般大。」亦不成立。即使假設此消彼長下莫先生的實際收益是虧損,但慳電膽政策明顯有向他傾斜的嫌疑仍然成立。即使現時莫先生仍有傳統鎢絲燈泡、其他照明設備等生意,但隨着慳電膽政策實施,以他在慳電膽市場所佔的份額,未來的收益也難以估計。
也許莫先生很無辜、委屈,沒有向任何人施壓、明示暗示想要甚麼利益,禍水自己找上門來。特首是事件的源頭,如果真是一時疏忽,鄭重道歉,清楚交代事件反是處理這次事件的最好手法。溫吞拖沓,以「規章程序」為自己開脫,如今已很難說服市民他真的是源於疏忽而非私心。我真心希望特首只是出於一時疏忽,而非源於私心推行有關政策,否則香港就未免太悲哀了。
莫先生在聲明中表示,希望「為我、我的家人、公司及合作夥伴,取回公道。」然而事件的公道應是在於,特首為甚麼毫不知覺政策會有如此大的瓜田李下之嫌?為甚麼特首回應時沒有考慮公眾的疑慮,只是急於以程序為擋箭牌,以「受傷害」作感性牌轉移視線?訂立政策時的考量過程、討論過程究竟是怎樣?公眾疑慮一日得不到釋除,「公道」一日便得不到彰顯!

鄧景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