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錢再湧內地 賭人民幣升值人行:須嚴防通脹

熱錢再湧內地 賭人民幣升值
人行:須嚴防通脹

【本報訊】中國因經濟強勁復蘇而大受青睞,在外滙管理局層層監管下,國際熱錢仍「披荊斬棘」湧入內地,一賭人民幣升值。人行副行長馬德倫表示,大量國際資金可能流入中國,對貨幣政策帶來大大挑戰,同時,流動性和通脹壓力正逐步積累,要防止流動性對資產價格和消費價格造成影響。 記者:尹燕麗

馬德倫表示,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持續回升,預計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高於前兩季。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頭馬」中,第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33.2%,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導因素;同期的消費零售總額增長17%,按年加快2.9個百分點;出口跌幅亦持續收窄。
作為「三頭馬」的奶娘──貸款,馬德倫亦指,從過去三季增速看,正逐步收斂到可持續的水平。而前三季度新增1.0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個人消費貸款中,約80%是住房貸款,房地產行業正迅速回暖。
不過,馬德倫提醒當中存在隱憂。基於眾多利好因素,加上美元滙率趨弱,以及人民幣遠期合約攀升至14個月來高位、升值預期逐漸加強,國際熱錢正捲土重來。
根據人行公佈的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顯示,9月份外滙佔款增加4067億元,創年內新高。而今年首8個月新增外滙佔款基本維持在1000億元至2000億元,9月份的突然增加或說明國際資金正在大量流入中國。中金公司報告認為,僅僅在第三季度,不可解釋的資金流入超過500億美元。

影響貨幣調控效力

雖然外管局對外商直接投資有限額、對地下錢莊亦採取了嚴厲打擊,但熱錢仍通過項目結滙、企業結滙額度及境內子公司靠境外母公司美元擔保「借債結滙」等方式進入中國,加大了人行冲銷的難度和成本,亦影響貨幣調控的有效性。
中國面對國際資金回流引致流動性壓力加大,同時,通貨膨脹壓力亦在逐步積累。
馬德倫又提,人行測算的24個行業中,到第二季度已有22個出現產能過剩,故未來政策在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適度的同時,應加強結構調整,並防止流動性變化對資產價格和消費價格造成影響。
馬德倫表示,由於全球流動性仍十分寬鬆,內地貨幣增長速,消費和投資需求明顯回升,商品價格亦會續升,通脹的預期是會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