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心瓣再生人造關節 100歲等於50歲人體換「零件」保活力

科研心瓣再生人造關節 100歲等於50歲
人體換「零件」保活力

年紀大,機器壞?現代醫學昌明,飲食營養有學問,人活到100歲絕不出奇,問題是人體會老化衰敗,一身病痛,長命百歲也辛苦。英國科學家正展開大型研究計劃,研製可供更換的人體「零件」,讓人活到100歲身體仍保住50歲的機能,生龍活虎度晚年。

利茲大學(UniversityofLeeds)昨天(周二)宣佈耗資5,000萬英鎊(6.35億港元),展開五年研究計劃,利用生物醫學工程,解決身體衰老問題,希望在2015年前能克服10大挑戰,讓人「50歲後再活躍50年」。
負責研究的費希爾說,這次研究集中在最受歲月催老的身體部位,如關節、脊骨、牙齒、心臟和循環系統等,而10大挑戰包括心瓣再生、更換韌帶和軟骨、製造現成後備皮膚、永不磨損的人工關節等。

合金髖關節可用20年

協調研究的醫學和生物工程研究所的科學家,在人工髖關節方面已取得突破。目前的人工髖關節最多可用20年,他們用鈷鉻合金造托座、搪瓷造球狀的人工關節耐用得多,50歲的人換上足以用到100歲,可走一億步。他們正進行深入研究怎樣減少人工關節磨損產生金屬離子等問題,以及研製人工膝關節、足踝關節。
科學家又進行製造「再生」心瓣的研究。他們會先將捐贈者的心瓣,用清潔劑和酵素液洗掉所有活細胞,剩下由蛋白質組織組成的支架,移植入病人體內,讓病人本身的細胞依附在支架上,再生出心瓣組織。
研究這技術的英厄姆說,這種做法不會產生排斥,不像移植心瓣那樣,10至15年後最終難逃排斥,且避開了移植活組織涉及的複雜執照問題,也不像移植機械心瓣那樣,要終身接受抗凝血治療。
巴西初步研究顯示,接受再生心瓣治療的病人,四年後都沒有產生併發症。研究員希望這技術用於製造其他可移植的組織,以至器官。
如果這項人體零件工程取得成功,100歲可以說還很年輕。
英國廣播公司/《泰晤士報》

生龍活虎活到100歲
更換人體零件

-心瓣-
洗掉捐贈者心瓣能導致排斥的活細胞,保留由蛋白質組織組成的支架植入人體,讓病人本身的細胞依附支架上,再生出心瓣組織

-血管-
用組織支架生長出替補血管

-髖關節-
搪瓷和合金製人工關節,將磨損減低10倍,可減低血液中金屬水平,可終身使用,高於現有人工關節

-膝關節-
用高性能聚乙烯膠組織,更換勞損的韌帶、軟骨和膝蓋

-足踝關節-
科學家開始研究這一直受忽視的一環

健康由自己做起

-飲食-
均衡多樣化飲食,為身體提供所需維他命和營養素,減少疾病,防止過肥。高糖、高鹽和高脂飲食會導致高血壓、高膽固醇、增加慢性病風險

-做運動-
經常運動可保持適中體重和肌肉強度,身體和精神更健康,減低患病風險。運動不足會導致癡肥、增加心臟病、中風、糖尿病風險

-戒煙-
從停止吸煙起,身體就開始復原,8小時內血液含氧量回復正常,72小時內呼吸更順暢,5年後心臟病發風險減半,10年後肺癌風險顯著下降

-維他命D-
曬太陽,身體會自然製造維他命D,有適量維他命D,患骨質疏鬆、關節炎和癌症風險都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