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介:保育從騎呢入手

新書推介:保育從騎呢入手

今時今日,路人甲乙丙丁開口閉口講「保育」,潮語上了眾人身,你說不知「保育」為何物,猶如不知尖沙嘴在哪裏,話題,肯定比別人少。可是,究竟,你知道甚麼是保育嗎?為何我們要保育?想保育的又是甚麼人呢?經常帶學生探訪太原街小販和參觀菜園村的文學雜誌《字花》編輯鄧小樺認為:「越年輕的人,越有興趣保育。」想不到熱衷保育的,並不是四五十歲中年人,「他們太倦了,只想快點出糧快點供完樓。」你會看到,站出來發出批評聲音的,大部份是只有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只要他們對過去有興趣,就懂得如何看將來。」說來真羞愧,我可從沒此興趣。

要挑起對歷史的興趣,並不是人家說保育,你就柴娃娃一窩蜂的盲目去保,「可以看看吳昊的新書《香江騎呢錄》。」香港人除發明「騎呢」二字,還可以幾騎呢?「你估不到,一個謙謙學者,文質彬彬,竟然研究起女人來。」文章亦莊亦閒,細說幾十年來香港一些鮮為人知的有趣往事,「如書中一節,吳昊提到以前外國人來港,批評所有香港女人胸脯太小,接着竟有人反駁:『香港都有狄娜。』超級騎呢!這些資料都是從舊日報章找出來的,相當有趣;又例如1925年,一隊美國飛行隊夏里瓦普特來港表演,竟然有人突然站上機翼,展示飛行樂趣。」當真騎呢,今天的香港,就是竟缺少了這份樂趣。「有個『女人』成功出嫁後,才被人發現原來是男扮女裝。」更騎呢的陸續有來,百多名歹徒空群而出打劫銀號、港式天體會和投訴了十二年才收到的信……這些騎呢往事,沒有吳昊,香港歷史博物館根本不會記載:「現在的年輕人,其實生活很苦悶,如讓他們看多些有趣味的歷史書,會引起他們尋根的興趣,坐在課室上聽書,太乏味。」

記者:梁佩芬

■吳昊《香江騎呢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