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專欄:樓市發展仍算健康 - 曾淵滄

曾淵滄專欄:樓市發展仍算健康 - 曾淵滄

最近,恒基地產(012)旗下的西半山天滙創出每平方呎逾7萬元的天價,經過傳媒渲染再加上曾特首不智地在施政報告中大談樓市,導致不少人以為香港樓市已經瘋狂了,人人都買不起樓,這是非常錯誤的看法。
今年截至9月為止,香港一手樓二手樓的總成交量為79,661宗,其中7,294宗的成交價不足100萬元,而超過1000萬元的成交宗數僅4,937宗,100萬至200萬之間的樓宇成交宗數為27,920宗,是成交比例最多者,可見,以天價買樓者仍只是極少數。多數人還是買他們自己負擔得起的樓房,這也是為甚麼儘管恒地以天價賣樓,目前恒地股價依然遠低於去年高峯價79.80元。實際上,香港所有的地產股的股價依然遠低於2007年的高峯價,因為天價樓只是極少數。
新鴻基地產(016)的牛池灣峻弦開售前,我曾經期望我持有的曉暉花園能跟着漲價,但結果是失望。峻弦以高過曉暉1倍的價格成功開售,但對我沒有任何好處,帶動不起屬同一發展商於9年前才入伙的曉暉樓價。現在,天價買樓的人是一群瘋狂的暴發戶,買天價樓的唯一作用是財富的炫耀。

壓抑樓價太危險

可是,天價樓使到社會上出現了一股要求政府壓抑樓價的聲音,這是危險的,因為目前的樓價是建立在銀行超低利率的基礎上,一旦利率回升,樓價是不是能再往上升?沒人知道。1997年香港樓市泡沫化,聰明的彭定康甚麼也不做,董建華則一上任就大談「八萬五」,結果,樓價大跌的罪名、經濟大衰退的罪名就與「八萬五」解不開關係。
實際上,當年就算董建華不推出「八萬五」計劃,樓價一樣會下跌,因為1997年的樓價的確是瘋狂的,是泡沫化的,那時候的平均供樓負擔比率高達85%,也就是說,你得拿出家庭收入的85%來供樓,剩下15%來供吃飯、買衣與乘車,這不是瘋狂是甚麼?
為甚麼當年有這麼多人能夠拿出家庭收入的85%來供樓?不是的,其中不少人根本不打算供樓,他們買樓的目的是希望能快快地賣掉賺錢。
供樓負擔比率應該是衡量樓市是不是泡沫化的最佳指標,目前這個比率約35%,遠較97年為低,應該算是健康的。

曾淵滄
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