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覺寺與菩提樹 - 李怡

大覺寺與菩提樹 - 李怡

菩提迦耶的大覺寺採下面方形,上面圓形的尖塔直豎建築模式,宏偉古拙,卻不是中國、日本、韓國的寺廟模型。四方形從下而上伸展,方中有一個個圓,圓中是一座座佛像。最上層則是圓形尖塔。圓,亦是緣之意,我想是代表佛學隨緣、隨和的哲學。方,則是定見。既方亦圓,是既有定見又能隨和。
菩提樹在大覺寺的背面,因為前面有寺的建築遮擋陽光,菩提枝幹遂橫向伸展。菩提樹極巨大,大概有幾百歲了,當然已不是佛祖得道的那棵樹。大覺寺建於一八八三年,距今一百二十多年,目前這株菩提樹植於哪個年份,已不得知,但比大覺寺更老則不在話下,應有五百歲以上吧。菩提樹下,有佛祖坐禪之席,因有圍欄遮擋,看不太清楚。
大覺寺正面,是供奉佛祖像的殿堂。殿堂較小,佛祖像也只比人身略大。我們每天去禮拜看到佛祖像每天換衣服兩三次,臉相平靜、祥和,似乎含笑。
信眾大部分在殿後的菩提樹周遭。大都坐在地上誦經。菩提樹聚集百鳥,鳥語聲不絕於耳。《佛說阿彌陀經》有云:「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所以誦經聲,鳥語聲,並不聒噪擾人,反而有「鳥鳴山更幽」的寂靜。
除了大覺寺,菩提迦耶另一必去之地,是「印度山日本寺」,那裏刻有一尊露天大佛像,體積與大嶼山大佛或日本鎌倉大佛相類,卻是白玉石刻成,日本人管理,地方尤見潔淨。旁有一日本寺大殿。我們去時,有逾百人(主要為洋人)在內上晚修課。佛教在西方,因達賴的傳播,已廣泛流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