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士改變了沈祖堯的人生

沙士改變了沈祖堯的人生

【本報訊】沙士疫潮前的沈祖堯,沒想過當院長,沒想過當校長,記不起學生的名字,認不出學生的樣子,每天埋首研究,最希望升職加薪;一場瘟疫,改變了香港及不少香港人的命運,同樣改變了沈祖堯的人生。

親人重病激發學醫

沈祖堯兒時住在房協北角的大廈,身邊的同學大部份來自草根,小學時成績彪炳,年年考第一,考入名校皇仁書院後卻幾乎「考包尾」,令他深受挫折。
中四那年,他的外公及外婆分別患上胃癌及中風,與兩老同住的他看到外公邊走邊吐血,婆婆連身在何處也記不起,令他感到很無助,從此立志行醫,1978年順利進入港大醫學院。
92年他加入中大醫學院,以短短六年時間,由最低級的講師升至講座教授,還因為研究幽門螺旋菌對消化潰瘍的影響而取得「傑出領袖獎」,他說當年只想升職上位,「瞓身」研究,不太重視教學工作,上課「教完就算」,「當份工做,根本唔知啲學生係邊個。」
改變他的,原來是03年那場慘烈的戰疫,那年他帶領醫療隊伍對抗病毒及進行研究,令他被《時代週刊》列為當年的「亞洲英雄」,同時改變其人生觀。

熱愛攝影鍾情民歌

沈祖堯熱愛攝影、愛聽民歌,鍾情Carpenters、Eagles,又愛勵志電影《暴雨驕陽》,重看了五、六次。多年來事事如意,最難受的是04年有傳聞指立法會沙士調查委員會會點名批評他,令他兩個星期無法入睡,更患上抑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