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提出慳電膽現金券計劃,即時惹來各方批評,甚至成為煲呔明益從事慳電膽代理的姻親莫錦泉事件導火線,不少立法會議員均要求煲呔修改甚至放棄計劃。不過,單仁聽聞政府內部,甚至環境局局長邱騰華認為,政府不能收回建議,否則動搖管治威信。最令官府中人失望的是,慳電膽事件中,以往力主政府要出手淘汰鎢絲燈泡的環保團體,竟倒戈相向加入批評行列。
四面楚歌 政策難推
官府中人說,過去不少環保團體提出,不能依靠市場機制,淘汰浪費電力和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的鎢絲燈泡,認為政府應仿效澳洲等國家,立法禁止售賣鎢絲燈泡,現在邱騰華提出慳電膽現金券,鼓勵市民轉用,又要求零售商做慳電膽回收工作,令政府可以集中處理慳電膽的有毒水銀,並逐步限制出售鎢絲燈泡,就算未百分百做到環保組織的要求,也總算是踏出了第一步。
然而,慳電膽政策出台後,隨即遭外界批評,認為不應提高電費以支付慳電膽現金券成本,其後更被指明益煲呔姻親、有「慳電膽大王」之稱的莫錦全。政府四面楚歌,要守得住有關政策,顯得相當吃力。
面對如此政治形勢,然而環保組織不但未有站出來力撐政策,更「踩多一腳」,批評邱騰華做得不夠,要市民掏腰包購買慳電膽,並指政府應先推現金券才立法取締鎢絲燈膽是「本末倒置」。
袖手旁觀 踩多一腳
有團體更認為,邱騰華的建議根本不利環保,只會令公眾認為慳電膽用電量較少,於是經常不關燈,浪費電力云云,總之就是不撐政府。這又怎能不叫官府中人嘆息,邱騰華為環保團體推動取締鎢絲燈泡,那些團體多謝也沒有一句,看着政策受壓也不加以援手。
按目前形勢,邱騰華一定死撐慳電膽現金券計劃,可是對外沒有主流民意支持,對內又要為煲呔被指益姻親醜聞救火,相關環保團體又袖手旁觀,如此局面之下,是否真可以撐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