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經濟復蘇 長路漫漫 - 盧峯

蘋論:經濟復蘇 長路漫漫 - 盧峯

從數字上看,失業率從百分之五點四降至百分之五點三不算是多大的改善,失業人數也不過減少七千多人而已,仍有超過二十萬人未能找到工作。但從整體經濟趨勢來看,失業率回落零點一個百分點卻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因為這意味自去年第四季開始的經濟衰退已真正見底及開始反彈。
首先應該看到,今次失業率回落是金融海嘯發生以來的首次,是連續十三個月上升及高企後的首次。這雖然不能確保失業率不會再有反覆或再次上升,但至少顯示去年出現的金融海嘯及經濟衰退不會令失業率大幅上升至○三年沙士疫潮時接近百分之九的高水平,至少顯示本地失業率不會像某些分析家預計會升至百分之十的可怕情況。
此外,失業率是滯後經濟數據,通常在消費、投資出現較明顯變動後才跟着轉變,有的時候甚至滯後達幾個月。此所以去年金融風暴出現,一家又一家銀行及金融機構爆煲或瀕臨爆煲,金融市場大跌五成以上,失業率才開始逐步上升。到現在失業率首次回落,意味經濟活動回穩的步伐已相當實在,部份企業、行業開始不再觀望,放膽稍為補充較早前削減了的人手。這顯然是本地經濟見底回升最清楚不過的訊號。
更重要的是,失業率回落可以強化市民的消費信心及企業家的投資信心,令他們可以比以前較放心的增加消費及投資,從而促成一個良性經濟循環,進一步促進經濟復蘇,進一步改善失業情況。
事實上不但香港的經濟數據包括失業率明顯好轉,亞太區其他經濟體的表現同樣比預期理想,明顯跑贏歐美地區。中國大陸固然大有機會保住百分之八的全年增長率,印度的增長率也可調升至百分之五點六;跟香港同樣倚賴外圍經濟表現的新加坡也連續兩個季度錄得強勁增長。換言之,香港經濟數據特別是失業率改善不是特例,而是反映了整個地區的經濟動力逐步回升。
儘管失業率回落確認經濟見底回升,儘管短期內經濟前景比預期樂觀,但今次經濟復蘇主要是透過超低利率、大舉印鈔及巨額赤字預算帶動。這些特殊政策的效果不可能持久,也不大可能再進一步加碼。假若歐美經濟到今年年底仍未能走出谷底,重展活力,倚靠出口、貿易的亞太區經濟增長很容易無以為繼,再次跌入衰退又或是只能維持似有若無的低增長。
另一些值得憂慮的問題包括資產市場泡沫及惡性通脹。近期各地投資市場再次熱火朝天,香港樓市出現類似九七年時的瘋狂情況,豪宅價格更遠比九七時高得多。假若炒賣的情況擴展至中、小型住宅及一般樓宇,本地經濟將會再次被扭曲,物價隨樓價大幅上升,引發惡性通脹,令受薪階層生活苦不堪言。而當泡沫爆破,樓價大跌時,高位接貨的小業主被迫孭起負資產包袱,銀行出現龐大壞賬,回歸後長達七年的衰退便可能捲土重來。
失業率回落無疑是好消息,但經濟結構不平衡未有改善,投資市場跟實體經濟嚴重脫節,歐美地區復蘇沒有多少瞄頭。若果這些情況持續,全球經濟肯定會再有大震盪,香港經濟也將無法倖免。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