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香港空談優勢 上海頻頻出招 - 李平

盡論中國:香港空談優勢 上海頻頻出招 - 李平

特首曾蔭權在施政報告中空談四大支柱產業、六大優勢產業,慳電膽成為其優勢產業的代表作,將民間熱情消耗殆盡。對來自上海對香港支柱產業的挑戰,曾蔭權只看到上海金融中心地位的崛起,不敢提上海的航運中心地位已超越香港,還可能不知道上海狠招頻出,規劃中的虹橋商務區、上海迪士尼很快就會成事,屆時,香港的四大支柱恐怕要淪為上海的陪襯。

發展「四個國際中心」

上海的長遠規劃是發展成經濟、金融、航運、貿易「四個國際中心」,今年4月已獲國務院批准其中的金融、航運政策,近期又向中央提交建設貿易中心的文件,並得到商務部的支持。商務部長陳德銘、上海市長韓正今年6月已簽署「部市合作」協議,將推動上海建設國際貿易中心列為首要任務。
上海發展四個中心的策略,一是聚集當地政、商、學力量,研究發展目標及所需政策,具前瞻性及可操作性;二是成立相應機構統籌、協調,今年8月新設虹橋商務區管委會,以加快規劃面積達86平方公里的商務區的建設;三是爭取中央部委支持,與商務部、國土資源部、科技部等簽署了部市合作協議;四是爭取中央支持,由國務院頒佈相關政策,令支持上海發展變成國策。
相比之下,曾蔭權口說要鞏固四大支柱產業、發展六大優勢產業,但相關產業並無量化的發展目標,又無中央部委可做靠山。造成這種結局,只因特首的施政報告諮詢與財政司司長早前的預算報告諮詢一樣,只顧做騷,從未邀集政商學認認真真、花長時間去做研究,沒有明確目標之下列幾條粗疏措施,有何難、有何益?強制購買慳電膽儼然成了最具體的措施,豈能不鬧笑話?
香港各大產業的商機多取決於內地市場,但曾蔭權樂於閉門造車,根本不諳國情,拿不出目標和所需政策,也就無從請求中央部委支持,遑論與中央部委訂立「部港同盟」。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