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行業早前被指過熱,產能過剩,是「嚴打」的對象。有關消息令到風電股大幅調整,其中中國風電(182)就由7月高位1.05元跌至0.63元,兩個月大跌4成,上周五回升至0.77元,仍跌26%。
不過,市場可能錯誤解讀「過熱」訊息,中國風電跌得無辜。請細讀以下幾則新聞:
‧發改委副主任兼國家能源局長張國寶上月尾澄清,國務院早前發出的聲明只是針對風電設備產能過剩,而非風電行業。
主機供應多 有助降成本
‧國務院上月曾就風電設備業作出批示,不再核准或備案建設新整機製造廠。不過,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司長陳斌上周表示,風電設備業的問題與傳統產業的產能過剩不同,雖然存在重複建設現象,但尚未出現產能過剩,只需加強引導和調控。
‧中國風電主席劉順興日前表示,所謂過熱應是指風力主機設備出現供過於求,集團並無從事有關的設備製造,而且設備供應過多,反而有助減低採購成本,過去一年有關設備的價格就下跌16%。
從上述幾則新聞,可以得出以下的明確訊息:風電設備業不等同風電行業,前者雖有過熱現象,但政府認為現階段只需加強引導和調控。中國風電這家公司並無從事風力主機設備製造,有關行業出現過熱,反而有利於公司減輕採購成本。
中國風電專注風力發電業務,除投資風電廠外,亦提供風電工程諮詢、設計、建設,以及維護風力發電廠等服務。集團雖有涉及風電設備業務,但只限於風機塔筒而已。目前集團有7個風電廠運作,其中4個已有盈利,在建的風電廠有9個,其中兩個屬獨資。一般電廠於投入運作後一至兩年半才可真正體現效益,預期3年後來自風電廠的盈利將大增。
買賣策略:股價突破下降通道,技術指標底背馳利好,可於0.79元或以下買入,目標0.90元,跌破0.71元止蝕。
邱古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