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環保政策評議會早於7月中已去信特首辦,警告特首在慳電膽事件中或涉利益衝突,惟事隔三個月仍未獲任何具體回應;環境局局長邱騰華更指從未看過有關信件,投訴信恍如石沉大海。有立法會議員指事件反映當局輕視市民或團體的投訴,更質疑邱騰華等官員聲言不知信件內容,或許是「側側膊」卸責。
不知信件內容及嚴重性
環保政策評議會兩度去信特首辦都未獲明確回覆,證明未獲政府重視。主席樊熙泰昨天表明,理解特首未必親自處理投訴信件,但認為負責過濾信件的人員敏感度不足,尤其不應遲遲不作回覆,坦言「我覺得佢哋(有關職員)害咗曾蔭權。」
據了解,根據一般程序,特首辦收到市民投訴信後,會按議題分發不同政策局處理,再由相關政策局跟進,快則兩個月、慢則半年過後才回信,通常視乎投訴信內容是否涉及多個部門。消息稱,特首辦專責處理投訴的人員今次一如過往將評議會的投訴信轉交環境局跟進,包括特首及特首辦主任等人並未知悉信件內容。
消息人士指,政策局收到轉介投訴後,大多由局長或常秘級以下人員過濾及處理,除非事關重大,否則各政策局的最高領導人,一般不會知悉投訴詳情及嚴重性。
有立法會議員認為政府過濾信件制度不善,公民黨陳淑莊指事件反映不少市民投訴都會在政策局下層職員過濾下,未獲積極跟進,擔心不少值得跟進或留意的市民投訴都會被輕視,認為負責分發投訴信人員應該提高敏感度,「唔好過於輕率」。
議員質疑高官「側側膊」
職工盟李卓人卻質疑政府要員在有團體事先查詢下,無可能對業界的市場組成毫不知情,直指「政府根本就係想側側膊(過關),咪以為咁答香港人就會收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