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長期伏案工作,加上坐姿不良,不少打工仔年紀輕輕已飽受背痛困擾,痛楚更可伸延至臀部及大腿,發作時痛至坐立不安,這些都可能是椎間盤撕裂的先兆。醫生警告,椎間盤撕裂有年輕化趨勢,有患者早在20多歲已發病,雖然部份人會自行痊癒,但不能自癒的患者死忍痛楚,隨時因椎間盤脫落壓着神經線,令痛症惡化。 記者:張文傑
腦外科專科醫生梁顯信表示,椎間盤是用作減輕脊骨所承受的壓力,並可增加腰背的活動幅度,椎間盤外圍的纖維環一旦纖維化便會出現撕裂,患者彎腰及扭腰時會出現劇烈下背痛,不論是站立或坐下痛楚也持續,需平躺才能略為紓緩疼痛。
椎間盤撕裂屬退化性問題,梁顯信指近年患者有年輕化趨勢,大部份人在30至40歲已發病,腰部曾受重擊、長時間坐着工作,或經常搭飛機但有坐姿不良問題的人士也是高危族。另外,網球、滑水、高球及滑雪等運動,也會增加腰椎負荷,或令椎間盤撕裂提早出現。
保守治療無效須做手術
椎間盤撕裂引發的痛楚有時可於數日至一周內紓緩,並於6至12周自行康復;但不能自癒的患者則可先接受保守治療,即物理治療或硬膜外類固醇注射,若無效或需做手術。梁顯信表示傳統手術分脊椎融合術及人工椎間盤置換術兩種,前者取出已撕裂的椎間盤後,再將兩節脊骨融合,但該節腰椎會永久失去功能,有機會加快鄰近腰椎退化,後者則創傷性較大,康復時間長。
本港最近引入微創雙極射頻針技術治療椎間盤撕裂,梁顯信表示此技術是以攝氏45至60度熱能修補撕裂位置,消融傳導疼痛訊息的竇椎神經線,傷口只有兩個針孔般大。但此技術不適用於椎間盤脫出患者,也有令腳部神經線受損的風險;竇椎神經線只屬暫時麻痹,一、兩年後或會復發,到時患者或要接受傳統手術。
任職空姐的黃小姐,06年撞傷腰部後,雙腳常感到麻痹及乏力,每當彎腰也會劇痛,需暫停工作,「最唔開心係唔可以抱一對仔女,樣樣都要工人幫手。」今年6月她接受微創雙極射頻針治療後,已康復接近八成,「腳有番啲力,抱個女行七分鐘都得。」希望稍後可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