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7萬元一呎樓價已成事實,全城嘩聲四起,如果連10萬元一呎那伙亦能完成交易,不知市場有何反應。與其空泛地說一聲太貴,不如認真研究現象背後的邏輯。有說這是國內資金炒起港樓,這很可能是事實;有陰謀論說資金來源有可疑,這點難以證實。這些都無關痛癢,我認為其實是利率太低的自然現象。
附圖為1980年至今,日本以外亞洲市場平均利率走勢,不止香港,整個亞洲區的利率正處於前所未見的歷史低位。我曾在其他專欄講過,低利率其實是反映經濟前景欠佳,個人及企業無心借貸的結果,目前的超低利率,多少反映經濟前景仍然不明朗。然而,讀者可能還記得2000年科網股爆破後,美國聯儲局大開印鈔機,將利率壓至戰後新低,結果美國樓市逆環球經濟及股市狂升,及後股市亦先於經濟復蘇見底。
買樓須留意兩大風險
目前利率比03年還要低,資產價格的估值的確有潛力一升再升。明乎此,讀者對最近香港豪宅狂升便不會感到錯愕。97年樓市見頂時,租金回報確實比目前的豪宅要高一點,但當時按揭利率高逾10厘,租金回報率只有2至3厘,買家背負住7至8厘負利率,樓市唔跌才出奇。
反觀現在按息低至1厘附近,即使租金回報跌至2厘以下,買樓仍淨袋1厘息差。目前樓價看來瘋狂,仍跟97年有大段距離,要樓價在炒爆之前回落並不容易,除非利率突然急升,或租金回落。業主決定是否賣樓,要留意以上兩大風險因素。
林少陽
以立投資管理投資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