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渡海泳將靠維港賽「升呢」

話題
渡海泳將靠維港賽「升呢」

有些項目是先天不足,像公開水域泳賽(OpenWater),奧運比賽的距離為10公里,一游就兩個多小時,茫茫大海,冇觀眾、冇掌聲,就算叻到像港將凌天宇及鄧穎欣,本月初在淺水灣包辦男、女子亞洲公開水域泳賽4冠,一毛錢獎金也沒有。他們正盼望停辦36年的維港渡海泳明年復辦,幫他們「升呢」。
記者:徐嘉華
攝影:區民傑

維港渡海泳在73年已因海水污染停辦,鄧穎欣(Natasha)及凌天宇(John)當時還未出世,17歲的Natasha說:「我們游渡海泳很難引人注意,比賽時間長外,又沒有設任何世界或香港紀錄,很難話自己的成績有多好。」

Natasha羨慕短途選手

Natasha的成名作是去年峇里亞沙運,奪得公開水域泳賽5公里冠軍及10公里季軍,但回港後的感覺是「既不紅人也不紅項目」,她說:「有時都羨慕游池的短途泳手,游20幾秒就拿到世界冠軍;所以好想在維港(見另文)比賽,相信會多點人關注我們。」
16歲的John,本月初的「雙料冠軍」是他游了兩年水域賽後的首個國際賽錦標。他說:「首次嘗到冠軍滋味的感覺好特別,亦知道平時訓練是沒有白費。」

鄧穎欣(右)和凌天宇希望透過維港賽,令公開水域賽吸引更多人留意。
設計圖片

John:滿足感游池找不到

John自言學業成績麻麻,但在這項目則找到成功感:「比賽途中可以發生很多事,我遇過白炸,又試過甩掉大會的計時手帶,但當你克服這些突發事件時,那種滿足感是在泳池比賽的泳手難以感受得到的。」
由於出海練習要花費租船,兩人平日都是在泳池練水,一星期練足7天,每日游6至7公里。
他們將於今日參加在吐露港舉行的長途泳賽,分別爭取4連冠及3連冠。

特稿
兩海域賽作試金石

今年7月新任香港泳總義務秘書及FINA(國際泳聯)公開水域泳賽主席王敏超(維港渡海泳67至69年3屆冠軍)有3個願望:一是2014年亞運會加入公開水域泳賽賽項、二是香港泳手參加2012倫敦奧運公開水域泳賽、三是明年復辦維港渡海泳。

以往維港渡海泳總有數千人參賽,尖沙嘴鐘樓更是一大看點。
互聯網

73年起停辦

王敏超表示,05年開始游說政府復辦維港渡海泳,但總過不了環保署那一關,原定下月「重生」的計劃也胎死腹中,但明年勢在必行,維港將取代淺水灣成為「世界盃10公里馬拉松泳賽暨1.4公里渡海泳」的賽道。在此之前,下月15日及12月將先後在黃埔及灣仔區海域,進行長約600米的公開水域泳賽。王敏超說:「我以這個『縮本』作為明年維港賽的試金石,預計有二、三千人參加,若證明水質沒問題,環保署沒有理由再推辭了。」
維港渡海泳早於1906年展開,由尖沙嘴公眾碼頭游至中環皇后碼頭,全程長1.6公里,73年因維港污染日趨嚴重而停辦至今。

兩大公開水域賽泳手對對碰

鄧穎欣
年齡:17歲(23/08/92)
身高:1米65
體重:52公斤
學歷:拔萃女書院中四
初玩年齡:14歲
-威水史-
‧08峇里亞沙運1金1銅
‧09香港亞洲公開水域游泳賽2金(5及10公里
──1:02:07.46及2:11:35.7)

凌天宇
年齡:16歲(07/02/93)
身高:1米75
體重:68公斤
學歷:聖若瑟書院中四
初玩年齡:14歲
-威水史-
‧09香港亞洲公開水域游泳賽2金(5及10公里──1:05:40.39及2:10:43:6)

冷門運動「升呢」有計

香港有不少冷門又少人玩的運動被忽視,要殺出一條血路,可能要像以下幾項:

滑浪風帆

簡評:「風之后」李麗珊96年奪亞特蘭大奧運金牌(圖)後,又在98及02年亞運奪金;就算05年退休至今,仍大受體壇歡迎,香港東亞運大使也有她一份兒。

靠成績:奧運金牌「珊珊」

健美

簡評:近年港健美壇出了個青春無敵、身材火辣性感的鄭麗莎(圖),除吸引大班男士觀眾撐場外,連雜誌、報章訪問也源源不絕。

靠靚人:S身形鄭麗莎

7人欖球

簡評:這項「鬼佬」運動,要多謝一年一度在香港大球場辦得像嘉年華的國際7人欖球賽(圖),加上電視直播人氣更盛。

靠搞大型比賽:7欖嘉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