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環境小投資:美歐未具備加息條件 - 潘國光

大環境小投資:美歐未具備加息條件 - 潘國光

當全球大部份地區仍處於低利率及寬鬆貨幣政策的環境時,澳洲早前突然宣佈將利率調高,並表明會果斷地進一步提升息口。回顧近十年的利率市場,澳洲一直是加息的領先者。雖然當下全球經濟前景似有回暖迹象,但筆者認為,由於美歐經濟基調仍然十分脆弱,未來各國的息口政策將出現很大的分歧,美歐收緊銀根的步伐會遠遠落後。

失業率逼近雙位數

復蘇較快的新興經濟體和商品國家之加息預期已被推前,外滙市場亦率先反映商品貨幣相對美元的息差優勢。在未來6至12個月內,美歐國家並不具備加息條件:受金融海嘯打擊過後,其金融體系已變得虛弱,就業市場亦持續慘淡,來自房地產市場的通縮壓力尚未消除,現時美國及歐元區失業率同時逼近雙位數字。
美國第三季房屋斷供數字升至有紀錄以來最高,較去年同期上升23%;現時每136個美國家庭當中就有一個家庭出現房屋斷供;隨着失業率持續上升,以及可調整利率按揭(adjustable-ratemortgages)息率即將調高,預料未來一年斷供情況會繼續惡化。
聯儲局原定於年底前完成其房屋抵押債券購買計劃,現已推遲到明年第1季末,並於9月底議息會議紀錄中,表明結束買入這些債券的時間將視乎房市融資的狀況。在這些計劃完成之前,量化寬鬆政策實際上尚未完結,而在量化寬鬆未完結之前,聯儲局根本不存在任何的加息條件。歐洲方面,除了英國以外,歐洲央行並沒有推行大型的量化寬鬆政策,惟近期美滙弱勢已導致歐元偏強,而歐元上升正好進一步抵銷所有的加息需要。
筆者上星期提出,美國聯邦政府未清償負債(unfundedliability)若包括社會保障及醫療保障數字,已超越100萬億美元水平,未來10年美國除非大力削減軍費或大幅加稅,否則沒有可能成功減債,而美滙持續大幅貶值是減少實質債額(realdebts)的最有效出路。滙率貶值及零息口合併起來成為美國製造通脹的溫床。

潘國光

香港提防通脹升溫

美國或許有需要繼續製造通脹,但在聯繫滙率及中國經濟高增長的前提下,香港現時並不需要製造通脹,事實上在資產價格回升及油價上漲的情況下,通脹已正在進入香港經濟體系,港元滙率貶值及零息口合併起來,同樣亦成為了製造資產泡沫的溫床,因此港人需要作出自保,而港府亦需高度警覺。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潘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