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貝萊德跟大家分享了高息股的表現往往勝於大市這觀念,那麼投資者應以甚麼準則挑選亞太區內的高息股?
顧名思義,揀選高息股的首要因素自然是股票的派息率。在亞太區股票指數中,派息率最高首20%的股票,其股價大部份時間都跑贏指數。舉例,在澳洲上市的地產股INGOfficeFund及GPTGroup的息率便高達11.98%及11.67%,至於在香港上市的九龍建業(034),息率亦近5%。
提高回報有妙法
單看目前的息率是不足夠的,投資者還要注意風險控制。貝萊德認為市值超過2.5億美元的企業,擁有一定的規模效益。
另外,投資者也可以利用未來12個月的預計盈利回報率(EarningsYield)為另一個指標。盈利回報率越大,證明企業在未來的賺錢能力越有保證。
投資者亦可利用其他策略,以爭取額外的股息率,減低股息預繳所得稅(WithholdingTax)便是其中之一。在不少亞太區國家,外資需要繳扣的股息所得稅遠高於當地的投資機構。為免股息被蠶食,有些外資會與當地投資機構簽訂協議。
在股息派發後,當地投資機構會把股票和股息歸還,並得到外資付出的服務費,而外資則可取得更多息率,這可謂互惠互利。若一隻股票擁有6%派息率,而企業只要爭取得10%的預繳所得稅利潤,可以說已經在無甚風險下,為其派息率增加60個基點。
此外,利用沽出認購期權(CoveredCalls)及可換股債券(ConvertibleBonds)亦是高息股的常見投資策略。前者透過買入期指、同時沽出認購期權,以賺取期權金溢價來提高息率;後者則利用可換股債券這種兼具股票及債券的投資工具,在股票上升時享受升幅、股票下滑時賺取息率,是穩中求勝的策略。
上述三種工具,皆是提升高息股額外回報的妙法,不過這些工具的用法頗為複雜,而且涉及一些技術因素是普羅大眾未必做到的,一般散戶在實行上有一定難度,託基金經理去打理,是相對容易及適合的做法。
BLACKROCK貝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