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布衣江澤民,十.一駕臨天安門,引得世人為之側目,各界議論紛紛。老同志發揮餘熱的精神值得鼓勵,前任國家領導人退休後不必過隱居或「被隱居」的生活也是政治文明的表現,但江澤民近來的行藏顯然過份高調了。
習近平出國公幹,他居然託堂堂國家副主席向德國總理默克爾贈送了兩本自己的著作。
「會談開始前,習近平向默克爾轉交了江澤民同志撰寫的有關能源和資訊技術問題的兩本英文版專著,並轉達了江澤民同志的良好問候和祝願。」平鋪直敍的語句看似輕描淡寫,可在《人民日報》的網站上,相關新聞中的這一小段文字還是被「別有用心」的加粗處理了。即便中國作為本年度法蘭克福書展的主賓國,贈書只是個小小的助興節目,但按照外交對等的原則,習近平送默克爾的應該是《朱鎔基答記者問》才對啊,不是嗎?出乎常理的舉動令人困惑,不曉得習副主席現在的老闆到底姓胡,還是姓江!
無論上述耐人尋味的點滴究竟透露着怎樣的政治資訊,首先必須明確一點,江澤民的「寂寞難耐」其實是種病態──專制政體下的「權力後遺症」!想當年,若非一位身患此病的老人退而不休,南巡講話,中國還會不會走在改革開放的路上──走到「輝煌六十年」後的今天,恐怕都是個疑問。
江澤民的所作所為沒有任何創意,充其量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傳統的繼承而已,但甭管怎麼折騰,他的影響力跟那位老前輩絕對不可同日而語。
雖然當代中國不太可能再出現沒有馬克思的召喚,就永遠戀棧中南海的強人,也基本從形式上擺脫了朝鮮、古巴那種父子兄弟式的家族統治,但「團派」與「太子黨」歸根究柢都是中國共產黨這個利益集團的內部勢力,他們之間的權力鬥爭完全是暗箱中的遊戲。這場遊戲沒有透明的規則、民主的程式,唯一的底線就是肉要爛在鍋裏。
身為旁觀者的老百姓,只要能從這場狗咬狗的爭鬥中得到些許反腐肅貪、打黑除惡的「殘羮冷炙」便會感激涕零,因為對於被權利遺忘的主人翁,能夠平平安安的做穩奴隸,已經是種幸福了。
奉己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