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水爆骨半數是新手入院做手術個案倍增

滑水爆骨半數是新手
入院做手術個案倍增

【本報訊】滑水運動近年大受年輕人歡迎,不少滑水初哥趁周末出海一試身手,但小心因準備不足樂極生悲。將軍澳醫院近期接獲因嚴重滑水意外引致「爆骨」,需入院接受手術的個案倍增,約有一半傷者是初學者。該院的骨科醫生提醒市民不要看輕滑水可引發的創傷,有傷者送院時上、下肢也有骨折,情況嚴重。 記者:鍾麗霞

將軍澳醫院矯形及創傷科副顧問醫生賀鶴鳴接受訪問時表示,該院因鄰近滑水熱門地點西貢,不時會有滑水受傷的市民求診,因滑水嚴重受傷需入院的個案更不斷上升,近年每到夏季,每月平均就有兩、三宗,去年則錄得18宗入院個案,全部患者也要接受手術,病人平均年齡只有28歲。

起水易用錯力

大腿、髖關節、膝蓋及肩膀是受傷的高危位置,不少患者大腿骨似「破柴式」爆裂,患處可長達10至15厘米;近年女性滑水受傷個案也增加。
不要以為滑水初哥速度較慢,引發嚴重傷患的風險較低,賀鶴鳴指,該院接收的一半患者都是滑水三次以下的新手,初學者也有不少高危動作可導致嚴重受傷,例如嘗試「起水」的動作。賀鶴鳴說:「滑水者要直角拉起個人,扭力好大,好容易扭傷髖關節。」又或是成功起水後,初學者易錯用腕力轉彎,令整個人的重心移至前腳,龐大的扭力可將後腳的大腿骨「扭爆」;也有新手因不想跌落水,死握扶手不放而扭傷肩膀。
滑水高手也一樣會出意外,賀鶴鳴表示,跳躍動作失誤最易引致創傷,受傷位置主要是膝蓋的前十字韌帶或內側韌帶斷裂,他指出韌帶受傷遠較斷骨難治療,因後者只需將骨折位置正確定位,九成人可完全癒合,約需半年康復,但韌帶受傷則較難治療,有患者在受傷一年後才能再次滑水。

骨折病人一般需裝上鈦金屬骨內置支架。
賀鶴鳴醫生提供圖片

切忌即興試玩

現時治療滑水意外引發的大腿斷骨,一般可將鈦金屬骨內置支架植入患處,幫助斷骨定位,手術後數天已可下床活動,待完全康復,即手術後一、兩年可將支架移除。他提醒市民應跟隨專業教練習滑水,初學者千萬不要急於求成,更切忌與朋友出海時即興嘗試滑水,以免因準備不足而出意外。

貪玩代價
一時好奇住院一周

施小姐對水上活動認識不多,去年底與友人到西貢出海,一時好奇嘗試滑水,當時並無專業教練在場,滑水板由「船家」準備,她在熟悉滑水的友人教授入門技巧後便下水,但第三次「起水」失敗後即出事,「有個浪湧過嚟,我聽到啪一聲,右邊大髀即刻好痛。」入院檢查才發現是大腿骨折,需做手術植入骨釘固定患處。

施小姐經過一年的復康治療,現已痊癒。

受傷後上樓梯最痛

「初時都冇諗到咁嚴重,個船家仲話係扭傷,好多人都試過,所以朋友揹我去睇跌打。」醫師說可能是斷骨,召救護車將她送院。檢查後發現是右邊大腿出現「股骨轉子間閉鎖性骨折」,需開刀做手術放入「內鎖型髓內骨釘」固定患處,手術後需住院一周。她說受傷後最痛是步上樓梯,「要一步一步慢慢上,攞重嘢又好易攰。」幸好經過近一年治療,傷患基本上已康復。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