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於07年落選城市大學校長的理工大學現任副校長(科研發展)陳新滋,將成為浸會大學第三任校長,他會以唯一候選人身份,在下周一會見浸大師生和校友,校董會即日會通過正式任命,明年中履新。陳新滋曾當選內地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又獲欽點參與中國探月計劃,與內地關係良好,延續浸大兩任校長共同特點。
記者:倪清江
理大人力資源處昨發出校內通告,公佈陳新滋由下周一起休假,直至下月9日。陳的秘書昨指他忙於開會,無暇接受訪問。據悉,他本月初已跟個別同事透露將會離開理大,也有人目睹他開始執拾辦公室物品。
浸大校長吳清輝將於明年中退休,校長遴選委員會今年2月及今年中召開諮詢會,收集師生和校友對新校長人選的要求。近日人選縮窄至五名華人學者,據悉至本月初已確定陳新滋成為唯一人選。
浸大校長遴選委員會秘書李兆銓昨向全體師生和校友發出電郵,宣佈已經確定一位最終候選人,校董會主席王英偉將於下周一向大學介紹陳新滋,歡迎師生和校友出席諮詢會與其會面。
07年曾有機會當校長
陳新滋於07年一度有機會當上大學校長。當年城大前校長張信剛退休在即,校方覓得時任科技大學商學院院長的陳家強和理大應用科學及紡織學院院長陳新滋,一同角逐校長之位,並極罕有地安排「雙陳」面見師生和校友,接受質詢,打破本地大學一向秘密遴選校長的做法。
當時的破天荒做法,早被認為是玩弄兩人,結果一如所料,雙雙落馬,理由是二人的學歷「未夠班」。數月後陳家強加入政府,出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新滋則晉升理大副校長。
遴選被批評黑箱作業
浸大首任校長謝志偉和現任校長吳清輝,均與內地關係良好,尤其是吳清輝的「紅色」背景特別強烈,曾任臨時立法會議員和當選人大。陳新滋94年回港到理大任職,0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05年獲頒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07年成為國家繞月探測工程科學應用專家委員會成員,有份參與中國探月計劃,可見他與內地關係也很密切。
陳的研究團隊曾獲得內地研究資助,為了方便與內地合作做研究,他放棄了美國國籍。
浸大教職員工會主席杜耀明批評遴選過程黑箱作業,員工根本無選擇,「話係唯一,即唔係候選人,而係人選。」
他指這安排如同內定校長,令新校長的認受性被大打折扣。
特稿
兒時家貧 五歲剝瓜子賺錢
陳新滋有今日的成就,得來不易。在廣東台山出生的陳新滋,家中有九兄弟姊妹,他排第六;兒時家境十分貧窮,五、六歲便要幫手剝瓜子和做針黹賺錢。68年16歲時與家人為逃避內地文革走到香港,入讀李求恩紀念中學念中四班。
苦讀會考七優二良
他在一次訪問中坦言,初來港時英文甚差,「我連apple和orange是甚麼都不知道。」
之後他發奮苦讀,每日背生字,在兩年後會考取得七優二良,在當時中文中學考生中,已是狀元成績,成為李求恩之光。
據陳新滋的一名師弟透露,他念中六時獲校長批准在學校地理室「屈蛇」,如同寄宿,他可以全晚看書而不出半句聲,十分專注。
中六後他原已入讀中文大學的化學系,至開學後得知日本東京國際基督大學批出獎學金給他,為擴闊眼界和考慮到可免學費和有生活費,毅然決定到日本升學。不曉日語的他,每晚連睡覺時都戴着耳機學習,再次證明勤力有回報。
李求恩校長賴炳華昨對陳新滋將出任浸大校長表示高興,他指陳很念舊,每年出錢出力回饋母校,並說其例子正好說明,新移民只要肯努力,持之以恒,總會成功。
本報記者
陳新滋個人檔案
現職:理大副校長(科研發展)
年齡:50年台山出生,現年59歲
婚姻:已婚;有一子在美國,現年28歲,念法律
-教育-
16歲來港,68至71年在李求恩紀念中學修讀高中,會考7A2B
75年在東京國際基督教大學取得化學學士學位
76年在芝加哥大學取得化學碩士學位
79年在芝加哥大學取得化學博士學位
-履歷-
79至92年在美國孟山都(Monsanto)公司從事化學研究
92至93年任台灣國立大學和國立清華大學訪問學者
94至05年任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講座教授及系主任
07至今出任副校長
資料來源:理大陳新滋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