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建政60年,為保江山不變色,炮製了許多的革命樣板人物,對民眾進行教育和洗腦,希望人民對黨和國家無私奉獻。但這些人物備受質疑,中共倡導的價值觀開始受到顛覆。武漢有大學生公開否定白毛女,認為她拒嫁給逼死她父親的地主黃世仁是錯誤之選。內地學者指,中共用樣板人物對新一代洗腦的做法徹底失敗。權錢膜拜已成為新一代的主流。
「現在大學生找工作這麼難,嫁給『黃世仁』,等手裏有了錢,可以再自我奮鬥,實現自己的理想,這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當年的白毛女也可以這樣規劃自己的人生,可她偏要和黃世仁對着幹!」有武漢華中師範大學漢口分校女學生,前日參加內地文藝評論家、資深編輯熊元義與學生探討流行文化的活動,其間對熊元義講述白毛女的故事,她們這群90年代出生的大學生不齒白毛女的行為,認為她太笨了,並提出種種質疑,引起一陣騷動。
只要有錢「年紀大也不要緊」
《白毛女》是講述劇中女主角喜兒(後人慣稱白毛女)與地主黃世仁的故事,是中共用來教育民眾「不忘階級仇恨,牢記共產黨恩情」典型樣板戲。白毛女作為窮苦人家的女兒,更被奉為是無產階級反抗剝削階級的代表人物,她的故事還被列入學校教材,在內地老少皆知。
在當日的研討會上,一位女大學生小謝稱,如果黃世仁生活在現代,可能是個外表瀟灑、風雅的男士,加上有錢,「為甚麼不能嫁給他呢?年紀大一點也不要緊。」文學院一名姓蔡的大一女生更稱:「如果我嫁給黃世仁,可以拿他的錢捐給慈善事業,幫助有需要的人。」
樣板人物缺歷史真實 違背人性
作為中共體制內學者的熊元義對此深感震撼,料不到女大學生對白毛女的評價已演變成對權錢的膜拜。他只好稱:「如果白毛女嫁給黃世仁,她會瞬間異化到另一階層。」華中師範大學教授許祖華則認為,女生贊同白毛女嫁黃世仁「是對價值觀的顛覆,不可取」,並認為「生命的價值尊嚴,要靠自己創造」。
內地民間學者溫克堅對本報表示,包括白毛女在內,中共原來塑造的很多樣板人物,因為缺乏歷史真實,同時違背人性,是典型意識形態的產品,因此備受質疑、嘲諷,甚至否定,都是很正常的,「這也說明,中共過去幾十年對人民的洗腦,已經失敗了,人們有了新的價值觀。」
除白毛女外,備受質疑的還包括中共在十.一期間大肆宣傳的解放軍英雄人物董存瑞,他在國共抗戰期間捨身炸國民黨碉堡,被內地媒體指造假;志願軍黃繼光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用身體堵美軍槍眼,被指「沒有任何軍事價值」。
此外,一位曾獲中共已故領導人毛澤東親筆題字「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女英雄劉胡蘭,更被北京大學副教授阿億踢爆,經她對當年事件的親歷者採訪所得:劉胡蘭非死在國民黨手上,而是自己的鄉親手中,「完全沒有毛澤東讚頌那麼偉大。」14歲的山西少女劉胡蘭因幫共產黨,事後被中共包裝成在國民黨鍘刀前慷慨就義的英雄。
《長江日報》/本報記者
故事介紹
村女拒入豪門做妾 逃上山做野人
《白毛女》是上世紀40年代華北農村流行的傳奇故事。貧農楊白勞早年喪妻,與女喜兒相依為命。村中地主黃世仁垂涎她的貌美,欲霸佔為妾,但被拒,於是設局向楊白勞放高利貸,然後趁除夕夜逼債,但楊白勞還不起,被迫在女兒賣身契上畫押。
除夕夜,楊白勞回家見女兒,痛不欲生,仰毒自盡。喜兒被黃世仁搶入宅,她不堪受折磨逃走,入深山做野人,直至中共共產黨軍隊來到,在山洞中找到她時,已頭髮全白,儼如白毛女,共產黨令她重見天日。
該故事於40年代被中共編成歌舞,教育民眾不忘對地主剝削階級的仇恨,不忘共產黨救命之恩。中共建政後,又將它編成芭蕾舞、拍成電影,成為紅極一時的樣板戲,更成為中共為下一代進行洗腦、灌輸階級思想的重要文藝作品之一。
樣板人物遭質疑
白毛女
‧中共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抗日戰爭末期創作的文藝作品。作品在建政後被改編成多種藝術形式,歷久不衰
被質疑有錢不要,太笨了;沒必要跟有錢人作對;有錢了再去實現自己理想,也是一條自我解放之路
董存瑞(1929年-1948年)
‧1948年在國共戰爭時期捨身炸碉堡犧牲
被指捨身炸碉堡是愚蠢行為;他作為士兵不可能有那麼高思想境界,拉炸藥包還會高喊「為了新中國前進」
黃繼光(1931年-1952年)
‧在朝鮮上甘嶺戰役中陣亡
被指以身堵槍眼無任何軍事價值,涉作假;韓戰時作為中國軍隊指揮官之一的前國防部長秦基偉,在回憶錄中排除黃繼光這人
劉胡蘭(1932年-1947年)
‧國共內戰期間死於國民黨軍鍘刀下
被踢爆她死時被嚇得周身如篩糠,並非如毛澤東所讚「死的偉大」;她是被鄉親動手鍘死的
雷鋒(1940年-1962年)
‧被樹立成為一位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解放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物
被指是「儍子」沒人學;有媒體更踢爆雷鋒很多事迹都是在他死後,當局為了樹立榜樣編造出來的
資料來源:綜合內地各大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