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釋放全港逾千幢舊式工廠大廈的發展潛力,政府推出四招「拆牆鬆綁」,包括准許轉型工廈按實補價、整幢工廈改裝可免收「豁免費」,鼓勵工廈轉型。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形容,今次政府出手是「快、準、狠」,希望地盡其用。不過,立法會議員陳淑莊擔心新措施幫不了六大產業,只鼓勵工廈轉型做酒店、服務式住宅、食肆,變相成為地產項目。
記者:黃偉駿
工廈以往重建或改裝作其他用途,事前須向城市規劃委員會申請,然後向地政總署補地價或繳付豁免費。發展局推出四招協助轉型,其中三招鼓勵非工業區內逾千幢工廈重建,包括樓齡30年或以上工廈,強制拍賣所需業權門檻由九成降至八成,約580幢工廈受惠;容許工廈業主「按實補價」,只須按重建後實際發展密度繳付補地價,約1,000幢工廈受惠;逾2,000萬元補地價個案,可分五年付補地價,固定年息為最優惠貸款利率加2%。
每年少收約1.2億
引起最大爭議的新措施,是發展局鼓勵位於工業、商業及商貿地帶的工廈整幢改裝,只要取得全幢工廈的業主同意及樓齡達15年或以上,便可向地政總署申請免付任何豁免費用,估計有1,150幢工廈受惠。豁免費按工廈的地域與改變用途前後的租金比較而定,可相等於租金的一半,地政總署每年這方面收益達1.2億元,今年首半年已有1.06億元。
政府消息人士表示,申請整幢改裝的工廈,可以是混合用途,即某層是餐廳,某層是辦公室或影音工作室,但需要是城規會的經常准許用途,或已取得規劃許可;這些位於不同地帶的工廈,經常性准許的用途不包括住宅,但包括酒店及服務式住宅項目。
現時逾千幢工廈的經常准許用途,消息人士指大部份均已配合六大產業,即毋須向城規會申請,便可以進行與六大產業相關的用途,例如現有大部份工廈均可以即時開設診所或日間醫療中心,只要「唔過夜」便毋須向城規會闖關,「新蒲崗、火炭、觀塘都好啱做醫療中心,工廈樓底高,負荷又夠重。」
消息人士表示,之前已繳付了豁免費的工廈業主,在短期豁免期滿後,若符合上述條件,可以改向政府申請免支付豁免費;但已支付終生豁免費的工廈業主,則不獲「回水」。
否認明益地產商
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昨表示,新優惠措施除了強制拍賣須在年底前以附屬法例方式提交立法會通過外,其他措施由明年4月1日起3年內接受申請,地政總署亦會成立特別小組,專責處理這類申請。她否認措施優待發展商,「調番轉,啲人去晒租工廠單位,發展商旗下商廈嘅租金會受到衝擊。」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陳淑莊質疑,發展局不應容許所有工廈改裝的申請都可以免收豁免費,「家係要扶助六大產業,有乜理由轉酒店都完全唔收?」她指政府應視乎轉型的用途,而決定免收多少豁免費,「無端端送錢畀發展商使,佢哋點會唔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