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首強推慳電膽現金券計劃,有學者及電器專家表示,政府強迫巿民購買慳電膽但沒解釋慳電膽含水銀,只會引致更嚴重的水銀污染。反而近年新興的LED燈不但較慳電膽慳電,壽命長一倍,更重要是不含水銀。
城市大學電子工程學系講座教授許樹源批評政府逼市民買慳電膽,又不作清楚解釋,非常危險。因為現時市面常見的慳電膽都含水銀,市民認識不足會一窩蜂購買,以為很環保及省電,忽略價錢較貴但不含水銀LED環保燈,引致更嚴重水銀污染。以100元可買三至四個慳電膽,以及慳電膽壽命約一年多計算,計劃推出一年多後,約有1,000萬個慳電膽被棄置,合共產生50公斤水銀污染環境。更危險的是慳電膽棄置時多會被壓碎,令含水銀的氣體四散,水銀傾向下沉,對身高矮細的兒童健康損害最大。
LED燈壽命高一倍
許樹源又指出,兩電以加電費的方式收回慳電膽100元現金券的成本,計劃結束後,應該要查核兩電賬目,有否多賺了電費。
港九電器工程電業器材職工會技術總監孫名林表示,一些較舊的樓宇仍使用「釘頭」燈座,無法使用只有螺絲頭的慳電膽;安裝了光暗掣的燈具大部份無法使用慳電膽。他又認同慳電膽含水銀最終會帶來環境污染,反而近年大力研發的LED環保燈則不含水銀,壽命一般可用上三萬小時,較慳電膽高出一倍,但缺點較慳電膽昂貴,前者每個售50至100元不等,後者售20至70元不等,「但係LED燈技術有飛躍式發展,售價比去年平咗一半,價錢會繼續下跌,LED燈好快會成為主流。」
消費者委員會早前曾測試巿面20款慳電膽,發現85%誇大電功率(俗稱火數),最嚴重一款較聲稱少六成;不少慳電膽誇稱壽命一年,但有產品使用不足三個月後光度已減弱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