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人物--邵逸夫獎得主:只念亡妻

八方人物--邵逸夫獎得主:只念亡妻

最近榮獲諾貝爾獎的光纖之父高錕,因老年癡呆症已忘記光纖為何物,但他仍快樂地在妻子身邊度過每一天。美國緬因州傑克遜實驗室榮休科學家道格拉斯.高爾曼(DouglasLColeman),是研究肥胖問題先驅,他獲得本年邵逸夫生命科學及醫學獎,可惜妻子半年前離世,無法分享他的成就。生死契闊,退休科學家對天堂裏的老妻說:「救救我,度過這一切!」

不想再做實驗

生命有限,科學知識無涯,高爾曼10月6日接受香港傳媒訪問當天,剛好是78歲生日。生命智慧早已教曉他不要眷戀無止境的科學知識。「懷念實驗室研究嗎?」「不懷念,我不想再做重複性的實驗,已經幹了三十多年……」91年退休後,他大部份時間跟妻子到處旅遊,並於緬因州的家園做農林保育工作。
高爾曼五十年代開始在著名的TheJacksonLaboratory做老鼠實驗研究,六十年代中期,推論血液中含有控制食慾的因子,確立肥胖與生理有關,扭轉過往人們認為肥胖純因貪吃等心理因素造成。88至95年期間,他與後輩即現任美國洛克菲勒大學教授傑弗理.弗理德曼(JeffreyMFriedman)合作研究,最終由弗理德曼找出控制食慾的因子就是存於人體脂肪裏的瘦素,啟發其他科學家研究與瘦素相關的病症,包括女性因腦下丘引發停經與缺乏瘦素有關。兩人雙雙獲得本年邵逸夫獎生命科學及醫學獎,瓜分一百萬美元獎金。
絕大部份人體內都存在瘦素,但部份人因為缺乏瘦素受體,不能接收瘦素,出現肥胖、癡肥及糖尿等病症,目前仍未有成熟的治療方法。弗理德曼希望找出治療方法,包括人把食慾變為行動的真正原因?多脂肪多瘦素、少脂肪少瘦素,到底人體如何調適肥胖的程度?瘦素具對抗糖尿病的強大功能,但如何運作?

寧願多陪家人

高爾曼分得近400萬港元獎金,分文不取,全數分給母校、傑克遜實驗室、以妻子命名的獎學金等。回望埋首實驗的歲月,他現在有不一樣的想法:「我寧願花更多時間在家人身上。」小兒子在七十年代病逝,妻子在本年4月23日離世,傷心事,亦遠亦近,比一切都重要。
得獎科學家的故事,道出比科研更動人的真理:生命是個循環,知識的權杖一代一代交接下去,毋須眷戀。
記者 冼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