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中華人民共和國慶祝成立60周年,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驚人,國民生活水平亦有長足改善。我們相信憑藉強大內需、豐厚外滙儲備等良好的基本因素,中國有能力繼續保持蓬勃增長。
出口放緩 內需增長
20年前,北京的污染嚴重,隨着中國致力改善環境,推出多項控制污染的政策,排煙工廠被遷移或關閉,情況已大為不同。此外,從前的汽車不多,人民和旅客能在上海或北京等城市到處騎自行車,現在汽車的數量遠比自行車多,反映中國及國民生活水平的顯著變化。
金融海嘯加速了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由過往對美歐消費者高度依賴,逐漸轉為較分散的出口策略。中國輸美佔總出口比重在過去10年大幅下降,現僅約18%,出口新興市場則日益增加。
另外,隨着國家經濟蓬勃發展,人民收入增加,形成了龐大的消費力。內地消費者對GDP的貢獻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出口的重要性逐步下降。中國擁有逾10億的龐大人口,中產收入人數更快上升,我們認為由國內消費增長而非出口主導的中國經濟,仍可維持強勁的增長。
國際貨幣基金會數據顯示,儘管環球經濟放緩,預期09年中國GDP可達8%的增長。中國股市在今年顯著揚升,而且遠較部份市場昂貴,但我們認為股市升幅暫時不屬於過度。中國政府持續審慎地監察市況,過往官方不時在市場過熱時,採取增加印花稅或限制資本流入市場等措施,以防止股市形成泡沫。
股市暫時未現泡沫
房地產市場情況亦相同。儘管某些地區出現建造過多的迹象,但由於國民普遍希望自置物業並提升生活水平,對優質住房的需求可能持續增加。過去房地產發展一直集中於上海、深圳及廣州等沿海城市,現正逐步移向重慶等內陸城市,並大量發展基建,包括隧道、道路、發電站、公園及充足的住房,四處可見建築地盤,反映基建發展進程良好。
中國踏進另一個甲子,內需消費及基建投資長線將利好經濟,預期中國將繼續蓬勃發展。短期內,投資者仍須留意環球經濟復蘇的進程,以及各國政府政策改變帶來的市場波動。
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