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全港有378名地中海貧血症患者,每日要花近12小時利用打針機把排鐵藥物注射到皮下,嚴重影響正常生活。現階段有一種名為地拉羅司的新口服藥物,服藥時間短且副作用少,但政府為節省成本,把它定為第三線藥物,不是廣泛使用,如患者自費購買,每月需花費最少2萬多元。有立法會議員炮轟政府不人道,為省成本而犧牲患者基本生活質素。
16歲的桐桐出生7個月後發現患上地貧,需每4周一次接受輸血治療,但會令身體積聚過多鐵質,故她3歲起接受每周5次,每次12小時的皮下除鐵注射治療。每日她要在下午5時回到家中注射藥物。
鄰近地區免費供藥
桐桐14歲時,開始轉服每日1次的新口服藥物地拉羅司,代替皮下注射,生活才逐漸回復正常,下課後可留校參加戲劇班。但桐桐母親表示,因自己是公務員才可按公務員福利向政府討回每月2萬多元藥費,但桐桐滿18歲後,則要自資買藥,「我成份人工畀晒出嚟都唔夠!」
香港地中海型貧血病協會指出,如把地拉羅司訂為第一線藥物,政府每年要多付2,400萬元,比第一線及第二線藥物的1,200萬元多兩倍。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梁家傑表示,現時全球有20多個國家及地區,包括澳門、台灣、日本等,都由政府免費提供新藥,但港府為節省成本,把新藥訂為第三線藥物,是不人道,「有錢先有得醫,香港真係好丟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