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制度應投入生產總值6%

社保制度應投入生產總值6%

【本報訊】貧富懸殊日益嚴重,來自亞洲各國的學者及非政府組織代表在港商討社會保障問題,達成共識,建議亞洲各國政府在2015年或之前,投入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6%,用於提供人人共享的社會保障計劃。有社福界學者批評,本港的綜援制度已跟不上時代變遷,應盡快全面檢討。
11個國家及地區包括中國、印度、菲律賓、日本及台灣等的學者及非政府組織代表,昨完成一連兩天的社會保障亞洲圓桌會議。與會者達成共識,提出各地政府有責任確保一個全民共享的社保制度,制度又應包括就業保障、退休養老保障及緊急傷患救助等。

工資夠應付生活開支

會議又提出,亞洲各國應在2015年或以前,每年投入本地生產總值的6%,用於全民共享的社保計劃。此外,與會者又認同最低工資是社保基礎,政府應確保工資水平足夠應付基本生活開支,勞工也應有權利透過集體談判爭取權益。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指,本港的社會保障全賴綜援制度支撐,但制度其實自1971年起已實施30多年,已變得僵化,未能全面幫助所有有需要人士。中大社工系副教授馮可立則批評,本港約有130萬人口為夾心階層,另有約50萬人為在職貧窮,若經濟轉差,他們或要申領綜援,屆時必令綜援制度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