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高調亮相 接班權鬥拉開序幕 - 吳志森

江澤民高調亮相 接班權鬥拉開序幕 - 吳志森

在家中看閱兵直播,不少讀者觀眾都跟我一樣,印象最深的,不是飛機大炮越洲導彈,不是地獄訓練操得像機械人的各類兵種,也不是三圍尺碼高矮肥瘦都精挑細選的漂亮女兵,而是江澤民的亮相。在天安門城樓上,穿中山裝的今上胡錦濤,不苟言笑的走在前頭,慢半步緊隨其後的,不是其他八位政治局常委,而是一位甚麼職務都沒有的中國普通平民百姓,前總書記前主席江澤民。然後,我看見溫家寶總理小心翼翼的放緩腳步,跟在步履蹣跚八十高齡的江澤民的後面,刻意不去搶他的風頭。城樓上,江前總書記自信滿滿,對閱兵指指點點,胡總書記把身體傾斜到這位老人的身旁,一副虛心受教的模樣。
只計早上的閱兵,心水清的觀眾,已仔細算出江澤民出現的鏡頭,多達二十二次,有單獨的,也有與胡總在一起的。如果把煙火文藝晚會,把與民共舞的刻意安排計算在內,江先生的鏡頭,當然遠遠超出此數。翌日的黨報,又把江和胡的大幅照片並列頭版頭條。在中國,除了槍桿子,最重要的就是筆桿子了,宣傳機器控制嚴密,絲毫出錯不得。是宣傳部門受到指示,要凸顯江前總書記的形象?還是宣傳部門不受控制,刻意要做兩個權力中心的既成事實?

接班制度無法建立

這位二○○二年退下來的總書記,隔兩年才辭去軍委主席的前領導人,為了顯示仍未消失的影響力,堅持在不同場合曝光:找老外為他出書立傳;在上海根據地會見老同志;在「六十年的輝煌」成就展覽亮相;在黨報回憶家族革命歷史……等等,退休後的這些年來,各類大小動作,從沒間斷。但將以往所有曝光亮相加起來,都遠遠不及今次在天安門城樓閱兵的能量。這不是一次老同志退休幹部敍舊茶話會,而是一次權力和實力的顯示。江和胡幾乎無分高下地並排在天安門城樓,底下就是共產黨最重視的政權命根槍桿子,事後黨報又毫無忌諱的繼續宣傳,究竟要向國人表達一種怎樣的訊息?
六十年來,中國共產黨的權力交接,都在腥風血雨,驚濤駭浪中度過。江退胡接,表面風平浪靜,是因為胡錦濤由鄧小平隔代欽點,江澤民奈何不得,但在退下軍委主席的問題上,江也是戀棧不捨,枝節橫生,讓人看得一額冷汗。
中國共產黨經過幾次的權力接班,但接班的制度和法律始終無法建立起來。總書記只做兩屆十年,只是由江澤民形成的一個先例。到二○一二年,胡的總書記已夠十年,「任期」屆滿,又到權力交接的關鍵時刻,江澤民高調亮相颳起的風暴,為接班權鬥,提早拉開序幕。
確立權力更替的遊戲規則,是對現代國家對文明社會的最低要求,共產中國號稱共和,但六十年來,連這個最基本的制度都無法確立,還奢言甚麼盛世,吹噓大國崛起,這都只是自我感覺良好,一戳就破虛幻的泡沫。權力更替的遊戲規則一天沒有建立,我們都沒有資格屹立於大國之林。

吳志森 資深傳媒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