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資訊九華人奪諾獎 理優於文

蘋果資訊
九華人奪諾獎 理優於文

諾貝爾獎自1901年開始頒發以來,至今僅得九名華人獲獎,絕大部份是科學家,單是獲物理學獎的就佔了六人,化學獎有兩人,只有在2000年獲獎的高行健奪得文學獎。華人表現為何會理科優於文科,在物理學的成就尤其突出?
97年物理學獎得主朱棣文分析過,獲物理學獎的華人中,有些是理論物理學家,有些是實驗物理學家,沒證據證明當中有甚麼必然性。但從學能傾向測試(SAT)和研究生入學考試(GRE)成績來看,許多中國人的數學考得很好,比英語部份還要好。數學根底好,對研習物理是很重要的,其他學科對於數要的要求沒有物理學、物理化學那麼高。這或許說明了華人在物理學較突出的原因。
值得注意是,所有獲諾貝爾獎的華人科學家都有個共通點,就是他們都接受了中西教育。1957年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指,美國學生在學業上興趣廣泛、進行不規範的訓練,有自信心,但傲慢自大;中國學生限於狹窄的專業、進行紮實的操練,但缺乏信心。美國有着設備齊全的研究室,這有助華人在科研上的發展。楊振寧以自己為例,他是在中國讀書,但研究經驗大多在美國進行,吸取了兩種不同教育方式的好處。

文化差異 高行健遠走突破

至於中國近代出了不少傑出文學家,為何多年來只有高行健獲文學獎,當中或許涉及文化差異,為繙譯製造了不少障礙。更重要是政治環境和意識形態,影響到作家的創作自由,高行健遠走海外,自由度較大,面對東西文化不同,寫出來的作品更有創新精神和衝突性,較易獲國際文壇認同。
至於自1968年才開始頒發的經濟學獎,由於中國市場經濟發展過程較西方短,所以在這方面的理論未獲國際認同。

諾貝爾獎華人之光

楊振寧/李政道
1957年 物理學獎
獲獎原因:提出「宇稱不守恒」定律

丁肇中
1976年 物理學獎
獲獎原因:發現新的基本粒子「J」粒子

李遠哲
1986年 化學獎
獲獎原因:發明交叉分子束技術,有助了解化學物質相互反應的過程

朱棣文
1997年 物理學獎
獲獎原因:發明以激光冷卻和捕捉原子的方法

崔琦
1998年 物理學獎
獲獎原因:在量子物理學方面取得突破

高行健
2000年 文學獎
獲獎原因:作品具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機智,為中文小說和藝術戲劇開闢新道路

錢永健
2008年 化學獎
獲獎原因:發現和研究綠色螢光蛋白,有助科學界追蹤生物不同細胞和蛋白

高錕
2009年 物理學獎
獲獎原因:首創光纖通訊系統,改變人類通訊模式

資料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