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講明不會入電影院看《建國大業》,受不了擺明車馬的政治宣傳。要知道建國大業,看歷史書就好。看電影,除了看大明星跑龍套,與官方如何重塑歷史畫面外,也沒有別的作用。
內地電影院在國慶期間,一律只放映《建》,觀眾別無選擇。這跟文革時代,只有幾套樣板戲沒有分別,這就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表面開放、擁抱資本主義,但嚴禁言論自由、杜絕市場主導文化品味,只有一個堅持一套理想一個中國。
說起這些探討近代中國歷史的作品,電視劇前幾年有一套《走向共和》,卻拍得相當好看。既把當年的歷史氛圍重現得如真,人物的內心也刻劃得細緻,令人更有衝動回頭去翻書把細節看個明白。但當然了,這跟共黨建國無關,自然可以把話說得客觀深刻一點。
其實也不用怕看《建》,罷看也只是個人的意氣之爭,小小的個人抗爭。都見了那麼多世面,你以為香港觀眾那麼容易被洗腦嗎?看影評,有些地方,連小朋友看了都忍不住發笑:點解咁假?不過,我從來不敢低估文宣的力量,假的被當成真的,次數多了,就成真了。在民主國家,一樣如此運作,只要群眾相信,又沒有其他途徑印證,異議被打壓,效力同等。
至於我們這些寫字的、記錄的、評論的,卻沒有資格不看。不看就沒法知道故事的另一端,不看就不知道勝利者的版本。龍應台的《大江大海》讓失敗者發聲,其中細節是勝利者銳意掩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