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厚厚的《中國製造》,明明是本產品圖鑑,但掀到《後話》一段,作者就講起懊悔話來了:「我們這代由於成長階段受日文化薰陶至深,卡通玩物音樂時裝,皆崇尚東洋。」這也是不少港人的寫照:「十多年的雜誌副刊工作令我染上購物癖,徹底成為一個物質奴隸。」由清純小子變成拜物狂,由崇洋(崇東洋)到樂意使用國產/本地「波凸」,由只認是香港人到跟鬼佬承認自己是Chinese,我們這三十代,都經歷過。
現代人都墮落,但還好,他喜愛文字。喜愛文字的人墮落極都有個譜。
作者洪欣榮,洋名Tom,十多年前在《一本便利》最好玩未學壞時、兼且潮流組最輝煌時期當潮流記者,當年筆名「杜可湯」,寫的除時裝潮流,也喜寫生活產品,最愛德國百靈牌。那個講好品味的潮流記者,今日潮流雜誌《Milk》的資深潮流先鋒,怎麼會去研究起中國老套Product來?他寫到,是直至看過余華《兄弟》,才知道中國曾經有過這樣瘋狂壓抑的時代,「讀後就開始留意自己的國家,甚至產生一股要為國家做點甚麼的衝動。」
Tom由購買一個大陸鬧鐘開始,瘋狂收集起國內產品,甚麼上海牌手錶、鑽石牌鬧鐘、煙盒形鉛筆刨、拼音識字卡,要幾BadTaste有幾BadTaste,我們在以往經濟騰飛歲月時,早就練就一身不顧後果的購物功夫,據Tom說,花在這些產品上的金錢有十幾萬,他一邊把興趣融入工作,在每期《Milk》開設《MadeinChina》專欄,把心得寫下來,另一邊也在專欄中把部份藏品賣掉,因為實在太多了吧。
看着一頁頁產品,其實有點荒謬感,那是中國還沒有「大國崛起」的歲月,部份產品實用,部份產品質素可笑,無論如何,都伴着我們成長,像回憶一樣,甜或苦回頭看都是美的。「純粹是希望把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一些民族品牌或已失傳的傳統工藝作一個概括記載,為大家勾起一種既熟悉又朦朧的回憶。」他強調:「很多人都說留在香港沒有用,我覺得人人這樣想就死定了,還在做文字工作,也想透過這本書做些事出來。」
記者:何兆彬
售賣點:
PAGEONE葉壹堂(27782808)
書得起書店(21267533)
MELAINELIVINGART(28157873)
MADHOUSEContemporaryArtGallery(28156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