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滙豐控股(005)宣佈將集團行政總裁辦公室常駐本港後,高層持續就「東遷」壯舉及環球經濟形勢曝光解畫。行政總裁紀勤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時表示,預期未來數月宏觀經濟可能出現「第二波下滑」(seconddownturn),又指復蘇步伐會呈「W」而非「V」形反彈,更不相信最壞時刻已過去,因此滙控將放慢擴充步伐,以免拓展過急。 記者:劉美儀
上半年滙豐內地業務稅前盈利較去年同期下跌17%至7.52億美元,主因聯營公司貢獻減少及自營收益倒退。
覬覦部份私銀賤價求售
報道引述市場意見指出,視滙控前大班浦偉士為「偶像」的紀勤,負責制訂集團策略後,可能更放膽進行一些併購,包括在內地進一步參股併購項目,而由滙豐持有62%控股權益的恒生銀行(011),可作為換取滙豐擴大內地市場拓展的「交易籌碼」(bargainingchip),意味可讓內地銀行入股恒生。
市場亦預計,滙控將繼續在區內擴充,傳聞集團有份競投ING亞洲區及瑞士的私人銀行資產,並已進入最後一輪篩選中。路透社引述滙豐環球私人銀行行政總裁ChrisMears承認,金融風暴令全球私人銀行資產市價下跌,帶來併購機遇,滙控一如其他市場同業,「有睇過」(haslookedat)相關資產(即ING)。
資本充足率或需增至10%
他指出,一些私人銀行業務,叫價已跌至僅及其資產值的1至2%,這些資產吸引之處正是其放售機會難求,目前湧現的若干併購機遇,是過去兩年不會存在的。
對於環球經濟走勢,紀勤認為,復蘇步伐會呈「W」而非「V」形反彈,他不相信最壞時刻已過去,實際盈利水平亦可能大幅減少。作為統管滙控策略發展的掌舵人,他說要審慎確保在真正復蘇來臨前,集團資產負債表不會擴展過急,以免要先進行減值撥備,至日後才從中回撥。
他又估計,監管機構對銀行核心資本充足比率要求,或會提高至約10%,較現時監管機構私下討論的8%為高。
高盛料內地貢獻倍增
滙控期望爭取成為首間在上海掛牌上市的外資企業,紀勤表示,行政總裁辦公室遷來香港,會加快推進集團在內地發展。報道引述高盛亞洲董事總經理羅慕斯預期,未來5至10年內,滙控內地業務盈利貢獻可從目前倍增至20億美元。
另外,外電引述內部電郵通告指出,滙控常務總監兼旗下中東滙豐銀行主席YoussefNasr,獲委任為該行環球私人銀行部主席;負責伊斯蘭銀行業務的HSBCAmanah主管MukhtarHussain,則擔任馬來西亞滙豐行政總裁。
環球經濟今年第二季表現
中國 按季變幅:+7.1*% 按年變幅:+7.9%
香港 按季變幅:+3.3% 按年變幅:-3.8%
日本 按季變幅:+0.9 按年變幅:+3.7%
南韓 按季變幅:+2.6% 按年變幅:-2.2%
新加坡 按季變幅:+20.4% 按年變幅:-3.7%
美國 按季變幅:-0.7% 按年變幅:-
英國 按季變幅:-0.6% 按年變幅:-5.5%
德國 按季變幅:+0.3% 按年變幅:-5.9%
法國 按季變幅:+0.3% 按年變幅:-2.8%
印度 按季變幅:- 按年變幅:+6.1%
*為上半年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