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全面可持續發展策略是都市規劃的重點,香港大學建築學系一項以環境為主題的研究項目「香江永綠」,建議在港島北及西南九龍設計五個陸上公園及三個水上公園,在維港兩岸串連成一個旗艦公園群。研究人員相信,建議有助提供一個可持續發展框架,配合本港在2050年增加至900萬人口的長遠需要。
概念變現實需時30年
研究建議利用正處於規劃階段的西九龍文娛藝術發展區用地,建設一個佔地163公頃的西九龍陸上公園,毗鄰的中國客運碼頭及油麻地避風塘,則分別修建成廣東道水上公園及西九龍水上公園避風塘。透過加建天橋,將西九龍陸上公園連接到尖沙嘴九龍公園,以及由海旁的鐘樓、文化中心、太空館及藝術館等建築物組成的鐘樓日晷公園。
至於港島區方面,研究建議將現有灣仔金紫荊廣場向西伸延,成為灣仔金紫荊公園,並與以中區海旁為中心的「中區日晷公園」相連。連接維港兩岸公園的是海中心的維港公園,屆時必須限制使用航道是低排放的電船。每個陸上主題公園會分別放置地標式日晷,達到循環呼應效果。
帶領研究隊伍的港大建築系副教授張國斌承認,要將概念化為現實需要30年時間,估計西九第一期的地產項目收益高達600億元,足以資助該項綠化發展項目。
他指稍後會將意見轉交政府,期望引發更多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