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金教父」雷賢達鮮有談及自己的投資組合。作為基金經理,雖然精於股票及基金,但他的最大投資卻在房地產,對於地產周期有着30年的研究經驗。他笑稱,房價一路飆漲,港人收入卻停滯不前,隨着內地越來越多有錢人來港置業,半山豪宅將成為「內地人天下」。
記者:尹燕麗
新鴻基地產(016)旗下天璽頂層叫價7.5萬一呎,令人咋舌。對於本港樓價升不停,雷賢達不感驚訝,因為高樓價是港府的土地政策一手造成,「勾地少,令到土地供應不平衡」,政府在土地供應政策上,應把握有度,否則樓價仍會在調整中上升。
當然,內地人愛買本港樓,亦為樓價「再上一層樓」的催化劑,他說,內地人目前累積財富速度快,遠超港人的財富增加,除民企老闆外,不少基金經理每年收入逾千萬元,較本港的還多,他們樂意來港消費及置業。
勸勉年輕人趁早置業
雷賢達預見,半山豪宅賣一套少一套,「淺水灣、南灣地區嘅物業,(港人)賣咗出去,唔易買番。」將來趨勢,就是港人北上置業;內地人則南下。
除內地人勇闖本港樓市,雷賢達稱,金融海嘯令全球經濟環境低迷,惟中國領先復蘇,吸引國際資金流入,推高股價及樓價。樓價經08年的調整,09年香港樓價一路上漲。
樓價被「外人」推高,但港人始終不可居無竹,雷賢達續勸勉年輕人趁早置業。問及目前樓價是否非置業良機,樓市難道仍未處於泡沫邊緣?他說,樓價有升有跌,要注意支付能力。
不過,雷賢達亦提醒大家,市場是存在隱憂,例如息口回升,「美國是不會長期容忍美元處於弱勢,他們會採取收緊或干預政策,至於是那一些策略,真是難猜,提升利率是一個方向。」
美國經濟回穩,利率有條件回升,「(利率若回升)到時不得了」,貨幣價格、商品價格如金價都會波動,支付能力(供樓)亦有變化。雷賢達說,港人近年工資調整很小,購買力不如前,「若息口升2厘,後果不知怎算」。
料2011年亞洲現資產泡沫
說到底,外圍變化控制不了,但本港土地供應仍可掌握於手中。雷賢達稱,過去幾年香港除地鐵沿線外,基本上無供應土地,一旦經濟好轉,供求不平衡,將導致樓價飛升,若超過實體經濟能夠支持的水平,就會出現資產泡沫。他又預期,亞洲市場在2011年至2012年期間將出現泡沫,之後有調整。
懷念早年土地政策的雷賢達,會否向港府進諫?雷賢達說不會,因為他相信政府改變機會不大。
「基金教父」雷賢達簡歷
1975:畢業於英國倫敦及政治經濟學院,獲經濟學學士學位及人事管理專業文憑
1985:加入寶源投資(後改名施羅德基金公司),先後出任投資主管、執行董事及副主席等職位
2005:出任交銀施羅德基金公司總經理
2008:出任交銀施羅德基金公司副董事長
2009:3月正式退休,現為交銀施羅德基金公司非執行董事及副主席
減少投機
籲內地增股票供應
「內地股市深度不夠,市場波幅大」,雷賢達道出股市波動的原因,他建議,中央應增加新股發行量,以及新增金融衍生產品,讓股民不只做「投機客」。
98年內地啟動開放基金,雷賢達已參與內地基金法制訂,看着內地基金「茁壯成長」。現任交銀施羅德基金公司非執行董事兼副主席的雷賢達指出,目前內地並無金融衍生產品,股民或基金無法對冲風險,他們只能通過減少持股或選擇「抗震性」強的股票,降低風險。
倡縮短基金審批時間
他建議,應增加市場新股發行量及新增金融衍生產品,至於大量增發新股,他更大膽建議,「2/3放在國內;1/3放在國外。」釋放更多股票,甚至將在港上市的中資股轉回內地,保護內地投資者的長期利益。
至於基金業發展,雷賢達直言,發展空間很大,但目前仍存在機制、創新、人才等問題急需解決。他建議,內地應緊跟國外基金發展步伐,靈活基金投資股票的比例,並加強風險控制。
他認為,中證監可縮短審批時間,以免阻礙基金公司擴大發行規模的速度。在產品品種創新上,不要再「換湯不換藥」,亦要明確區別產品的低、中、高風險。
促讓公募基金職員買股
至於人才缺乏,他指出,中證監不允許公募基金從業員買賣股票,直接導致有經驗的基金經理轉去私募基金。他建議,監管機構應取消限制,不能對公、私募基金有不同對待,而基金公司也應訂定守則,保障投資者獲得優先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