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金融海嘯去年在全球掀起滔天巨浪,新興市場打擊甚深,然而事過境遷,以金磚四國為首的新興市場不僅重拾增長動力,在國際舞台地位亦急速提高。滙豐認為,金磚四國內需增長潛力大、年輕人口量高企,經濟有能力率先反彈,資金將繼續流入區內股市,投資前景仍可被看高一線。
債市資金待重返股市
滙豐環球投資基金──中國股票基金經理黃子驊指出,在金融海嘯最嚴峻時期,環球約有42%資金流入債市及定息工具避險,雖然目前比例已回落至33%,但仍與正常水平25%有一段距離,意味未來仍會繼續有資金從債市重返股市,當中流進金磚四國股票的資金仍有增加空間。
相對於歐美市場,金磚四國所受海嘯冲擊較小,加上內需增長潛力大,經濟復元速度較快,區內股市升勢亦大幅跑贏發達國家,與歐美的差距亦大大拉近。黃子驊稱,目前巴西及俄羅斯股市的市盈率相對較低,值博率較中國及印度為高,每次股市調整都是吸納機會。
滙豐預期,金磚四國今明兩年平均經濟分別增長1.4%及5.7%,遠優於發達國家的負3.4%及增長1.2%。
瑞銀經濟師安德森指,隨着經濟逐漸展現活力,新興市場的通縮風險已消散,它們現在應擔心通脹風險。
印度上周批發價格指數按年升0.83%,已連升13周,印度財長稱,當地潛在通脹風險正在升溫,市場應密切關注。野村亞洲(日本以外)首席經濟師Subbaraman則表示,參照亞洲最新通脹數據,亞洲可望成為全球最先加息地區,當中南韓更有機會在下月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