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靶藥第一線治血癌

標靶藥第一線治血癌

【本報訊】本港每年約有400宗俗稱血癌的白血病新症,其中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初時並無任何症狀,很多時要踏入中後期,患者才因脾臟發大或骨痛等症狀而確診。香港血癌基金副主席梁憲孫教授指,骨髓移植雖然可以根治白血病,但因移植後病人的死亡率可高達一成以上,故近年改以標靶化療藥物作第一線治療。

逾三成血液細胞病變

梁憲孫指約5至20%白血病患者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多在40至60歲之間發病,病發初期五至六年內屬慢速生長期,患者症狀輕微,甚至全無症狀;當病情步入加速期及急性期時,可在一年多內急速惡化,患者的不成熟血液細胞增加、脾臟脹大,最嚴重時會有逾三成血液細胞出現病變,壞細胞可轉移至骨骼及淋巴形成腫瘤,甚至侵襲腦脊髓組織。
梁憲孫表示約95%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都帶有費城染色體,因第9對及22對染色體出現異變,刺激大量白血球增生,骨髓移植雖然可根治此病,但由於治癒率只有約50%,且死亡率高達一至兩成,故近年已將移植定為第二線治療,並以標靶藥物作為第一線治療,如第一代藥物「伊馬替尼」可針對費城染色體,阻止它發出錯誤訊息,令造血細胞回復正常,但小部份病人會對該藥出現抗藥性,需採用第二代藥物如「尼洛替尼」等。
現年64歲的葉女士,98年因嘔吐、雙手發黃等病徵求診,後證實患上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最初接受干擾素治療,但後來出現嚴重皮疹,03年改以第一代標靶藥物治療,但前年開始出現嚴重副作用,去年3月開始接受新一代藥物尼洛替尼治療,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