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親大使退休夫妻助失散家庭團圓

尋親大使
退休夫妻助失散家庭團圓

每逢佳節倍思親,但一家人同枱食飯原來不是必然。香港紅十字會尋親義工隊的尋親大使周衍昌與妻子梁妙華,過去數年幫助過多個失散家庭團聚,包括在一名老婆婆臨終前,助她尋回失散40載的親生兒子,「令我體會到親情嘅重要,原來一家人喺中秋節食餐飯,係咁珍貴。」
50多歲的周衍昌,昨在一個商場分享會上講述這個尋親故事。他說該名不懂得寫字的80多歲婆婆,跟親生兒子失散40年,她晚年一個人住在老人院,身患重病又中風,知道自己不久於人世,便致電紅十字會求助,希望能夠見兒子最後一面。

「母子相擁好感動」

他根據婆婆提供的資料,先後搜尋紅十字會的資料庫,又根據婆婆提供兩母子最後見面的地址實地尋訪,但一無所獲,最後透過政府部門的資料庫,終證實婆婆的兒子仍然在生,且居於香港,便安排兩母子見面。
回想當日婆婆與兒子團圓的動人場面,周衍昌仍然印象深刻,「隔咗咁多年,母子兩人已經唔認得對方,但一見到面,即刻忍唔住相擁,我當時都好感動,淚盈於睫。」可惜的是,婆婆與兒子相認後不久便去世。

「我哋相信有奇蹟」

育有一子一女的周衍昌夫婦,原本在教育界工作,四年多前退休後便加入了香港紅十字會義務隊,擔任尋親大使,致力為他人尋找失散的親人。他說協助過這麼多人尋親,有成功也有失敗,令他體會到親情可貴,「人海茫茫,要搵得番嘅機會好渺茫,但只要堅持,我哋相信會有奇蹟出現。」
香港紅十字會自1951年推出尋親服務以來,收到的累積求助個案達29,440宗,過去10年平均每年收到200宗求助個案及350宗查詢。不是每一宗個案都能助人團聚,以過去10年為例,成功率只有35%,尋親義工隊現有6人。
紅十字會規定求助者必須是失散人的直系親屬及其中一方是香港居民,而且是因天災或戰禍失去聯絡,並須提供失散親人基本資料,包括姓名、年齡、最後聯絡地址及失散原因和過程等。
本報記者

紅十字會尋人服務

申請資格(須同時符合):
‧因天災或戰禍失散
‧與失散者是直系親屬
‧其中一方居於香港
‧須提供失散者姓名、年齡及最後聯絡地址與失散原因

收費:全免
查詢:25077135
http://www.redcross.org.hk

資料來源:香港紅十字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