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環境小投資:走出衰退 亞洲區投資展望佳 - 潘國光

大環境小投資:走出衰退 亞洲區投資展望佳 - 潘國光

成熟地區預期明年經濟開始見起色,亞洲地區是這一波比預期為佳的復蘇中的受惠者。亞洲地區經濟出現V形反彈,以南韓為例,第二季GDP由2.3%增至2.6%,增速為五年半以來最快,顯見已走出經濟衰退。

出口持續復蘇

去年源於美歐需求銳減,全球製造業生產及貿易總量大幅萎縮。目前亞洲地區的情況獲得明顯改善,日本國內外定單增多,最新公佈9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亦反映製造業活動達到近三年新高,中國PMI亦連續6個月顯示擴張。連同韓國、印度及印尼最新出爐的貿易數據,顯示由出口帶領的復蘇趨勢依然堅挺。鑑於經濟基礎逐漸穩定,部份國家更因應通脹預期即將回升而開始部署加息。
台灣及南韓的科技發展正在逐步追貼日本,近日日圓滙價率波動,韓圜及台幣升值幅度相對較少,其競爭力的優勢因而增加;加上企業手頭現金較充裕,之前雖受到次按危機的影響,投資信心減弱而將擴充計劃暫停,但目前已重新投入資本開支,對於科技公司盈利於去年大幅下跌之後,未來盈利可望獲得上調。
目前以從事代工產品的台灣科技業的盈利預期最為樂觀,預計個人電腦銷售將於年底前加快,因此包括韓國及台灣等發展較成熟的亞洲市場,透過投資可受惠於科技股業績題材的支持。惟需留意最近環球股市資金似乎有從金融及資源類股流向防守性較高的行業之傾向。若成熟市場的復蘇之路仍崎嶇,對於以美歐為主要市場的科技定單亦將受到較大影響。至於東協地區的股市年初至今己達到一定程度的升幅,因此於估值已上升的情況下,投資風險亦隨之增加。

經濟增長樂觀

目前亞洲各地政府已開始着重減少經濟對出口的依賴,致力透過增加民生及社會保障以擴展內需市場。亞洲區內銀行業貸存比率健康,金融體系較穩健,民間儲蓄率較高,因此具備內需題材及本土投資,如中國及印度,未來增長前景將被看高一線。亞洲地區整體未來增長前景仍樂觀,中長期投資潛力仍不容忽視。
鑑於美股於第三季的升幅再貼近雙位數,有可能成為拖累亞股調整的因素;投資者看好長期亞洲經濟增長趨勢,可考慮透過亞洲區的股票與債券的平衡投資以降低風險的承受程度。印尼近日獲穆迪調升信用評級,使流入該地的國債資金增加,而投資於以亞洲貨幣計價的發債亦可同時受惠於亞洲貨幣的升值潛力。
潘國光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