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因急性心臟病入院進行「通波仔」手術的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瑪麗醫院留醫7日後昨日出院,與家人共度中秋佳節。主診醫生首次披露曾俊華入院時命懸一線,危急至「血壓低到錄唔到」。死過翻生的曾俊華則指事件絕不會影響日後工作,但今後會更加注意身體健康,會珍惜每分每秒。 記者:鄧愷欣
早前赴美出席二十國集團金融峯會的曾俊華,上周日返港後突感心絞痛,需由救護車送到瑪麗醫院,醫生診斷是心血管栓塞,要即時接受「通波仔」手術。主診醫生、瑪麗醫院心臟科主管李偉聯一直指他康復進展良好,並讓他昨日出院。
精神不錯 身形略清減
昨日上午11時由太太陪同出院的曾俊華,身穿西裝白恤衫沒有打領帶,身形較以往略為清減。會見傳媒時神情輕鬆,精神看來亦不錯,不時揮手示好,又多番感謝香港市民、家人、同事及傳媒送上花籃、果籃、書籍、音樂、電郵、短訊及慰問卡,甚至一些武功秘笈,他並感謝主診醫生李偉聯及醫護人員的診斷與悉心照料,讓他能康復出院。
曾俊華表示,醫生認為他的復原狀況良好,亦已完全康復,相信很快可以恢復工作,返回辦公室處理公務,今次事件絕不會影響日後工作,但會更加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生老病死係人生必經階段,最重要係大家面對面前每一分鐘每一秒鐘都要珍惜,要活得精采。」
對於未能親身到北京觀看中共建政六十周年典禮閱兵,曾俊華坦言感到可惜,稍後一定會翻看錄影片段,昨晚則與家人吃飯共度中秋,「都冇乜節目,因為已經一個星期冇同屋企人食飯,成個星期都食醫院餐。」
一度危急 錄不到血壓
瑪麗醫院心臟科主管李偉聯首次透露,曾司長在上星期日晚上入院時情況嚴重至「血壓低到錄唔到」,經手術後已百分百康復,故決定讓他出院。但認為他的復發機會與其他病人一樣,再出現栓塞的風險約一成,唯一不同的是急性心臟病與裝了支架的心血管再栓塞是完全兩件事,「只要司長下次唔好再因為急性心臟病入院,佢嘅復發機會只係好小事,做一個好簡單手術就得。」
曾俊華入院事件簿
9月27日:赴美出席峯會後於晚上7時返港,回家洗澡時因心絞痛由救護車送瑪麗醫院,證實患上急性心臟病;晚上9時接受「通波仔」手術
9月28日:康復進度比預期好,署理特首唐英年等官員到醫院探望
9月29日:已可下床走動,其兒子及女兒、律政司司長黃仁龍等到醫院探望;曾俊華辦公室官員開始向他滙報當天新聞及交代工作安排
9月30日:可進食非流質食物並下床走動
10月1日:撰寫網誌;對病房內沒有電視機未能收看閱兵儀式感失望
10月2日:由北京返港的行政長官曾蔭權探病後以「放下心頭石」形容心情
10月3日:主診醫生指曾俊華已百分百康復,於上午11時由太太陪同出院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醫生之言
通波仔至少休息一個月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自言康復出院後可以盡快上班工作,有心臟科專科醫生則提醒患有急性心臟病並進行過「通波仔」手術的人,完成手術後需要至少休息一個月才可恢復正常工作、社交及運動量,財爺應該「調校心理質素」,切勿急於上班。
由物理治療師監察
心臟科專科醫生何鴻光表示,財爺當日入院情況非常危險,「主診醫生話佢血壓低到錄唔到,等於心臟失去功能,啲血供應唔到畀個人,加埋血管栓塞同急性心臟病,危險性高好多」,如果不做血管通波仔手術,死亡率高達80%。」
何鴻光指,一般進行「通波仔」手術的病人,出院後需由物理治療師監察運動能力,亦需要營養師控制飲食,約2至4個星期後再檢查心肌狀況。
何醫生指,一般病人在進行「通波仔」手術後頭一個月,植入的支架尚未癒合,復發機會約為1%;若植入帶藥支架,一年內復發的機會則為5至10%,「總之最好唔好做劇烈運動,要好好休息一個月。」他亦不建議曾司長急於復工,「要同佢調校心理質素,咁心急返工對身體復原唔係咁好。」
本報記者